由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数病人类似感冒,少数病人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偶可表现为脑膜脑脊髓炎。该病是家鼠间的疾病,人因食入病鼠尿、粪污染的食物或吸入被污染的尘埃而受染。人类发病者不多,但全世界均有存在,中国也有少数病例报告。此外,实验室工作者亦可受染。为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现在称之为沙粒病毒的RNA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一种流感样或无菌性脑膜炎,可出现皮疹,关节炎,睾丸炎或腮腺炎。
病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在啮齿类动物中流行。人类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吸入鼠类污染的尘埃和摄取被污染的食物,而小家鼠或仓鼠可终身携带病毒,而且可随尿液,大便,精液及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被小鼠传染者主要见于成人,并好发于冬季。
临床表现感染后5~10天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通常为38.5~40℃,并伴有寒战。半数以上患者有不适,乏力,肌痛(特别是腰部),眼眶后头痛,畏光,缺乏食欲,恶心和头晕。咽痛和感觉迟钝等症状较少见。发病第一周,阳性体征少见;可有相对性心动过缓,咽部充血但无渗出。5天至3周后,患者可有1~2天感觉症状好转。但许多患者随后复发发热,头痛,皮疹,掌指和近端指关节肿胀,脑膜刺激征,睾丸炎,腮腺炎和秃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几乎均可痊愈,不留任何后遗症。33%的脑炎患者有神经后遗症。
检查外周血的白细胞与分类计数通常正常,偶尔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血沉正常。
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压力正常或稍有上升,糖可为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常。
诊断患者确诊需要有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检测的证据,急性发热期可从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到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病毒抗体,有助于鉴定急性感染,免疫荧光技术在病程早期便可检出抗体,是一种快速而灵敏的诊断方法,在仅有单份血清标本的情况下,高效价的补体结合抗体可能是近期感染的指征,由于中和抗体可在血清中持续存在多年,仅有中和抗体阳性,不足以确定本病的诊断。
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以对症为主,患者应卧床休息。严重头痛、颅内压较高者可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处理。
预后本病是自限性的疾病,预后良好。绝大部分患者能完全恢复。脑膜炎的患者恢复较慢,可迁延数周、数月之久,一般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个别严重患者,可有持续性头痛、眩晕、疲乏、记忆力障碍等后遗症状。偶尔亦有死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