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本病又称Best病、多形性黄斑变性。本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并非罕见。通常见于儿童期,其特点早期黄斑区出现卵黄样病变伴有明显的EOG改变,但视力正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但亦有散发病例。有些病例在眼底检查尚无典型改变前,而眼电图已有明显改变。此病表现为不规则显性遗传。如果发现患者,应对其每个子女都作视网膜EOG检查,则可有50%的子女有异常改变。

临床表现本病为双眼患病,两侧对称,少数病例可先后发病。发病年龄多在幼年及青年,但早期视力往往不受影响,所以多半在例行眼底检查中被发现。即使眼底出现典型卵黄样改变视力损害也很轻微。至卵黄破碎,进而发生萎缩性病变时,则视力显著下降,视力受损程度两眼并不一致。少数情况在卵黄破碎时骤然视力减退,以后又有所恢复。视野在后期多有中心暗点。色觉可有轻度红绿色盲。暗适应正常,ERG正常,EOG有异常。病情进展分为4个阶段:

1.卵黄病变前期

最初黄斑可无异常,发病时中心凹处出现黄色小点,类似蜂房样结构,视力并无损害,但EOG往往有改变。

2.卵黄病变期

此时病变虽很明显而且典型,但病人视力却可以保持正常或只有轻微下降视功能与眼底改变程度很不相称。因此,患者在这一阶段较少就医,故不易发现。本病一般的进程,卵黄期多出现在3~15岁的儿童和少年,大概存在4~5年。有时卵黄样改变可以完全消失,眼底几乎恢复正常,但之后又有新的卵黄样病变重新出现。

3.卵黄破碎期

随着病情发展,卵黄样病变内物质出现崩解,呈现蛋黄被打碎的形状。有时病灶内物质脱水凝聚,沉降在囊的下部上部为液体,并出现液平面,称为假性积脓。但在多数情况破碎期的卵黄样结构形态很不规则。患者视力明显下降,病人常因此就诊。有的病例尚可出现病变区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导致出血和水肿,使病变形态更趋复杂

4.萎缩期

病变最后吸收色素上皮与邻近的感光细胞趋于萎缩,形成瘢痕,患者视力蒙受永久性损害,残留浓厚的中心暗点。

检查1.遗传学检查。

2.组织病理学

极少见,而且大多是病程晚期的老年病例。黄斑色素上皮层、神经上皮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有广泛萎缩,病变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被胶质膜代替。Bruch膜皲裂并有钙化。色素上皮中有广泛的异常脂褐质颗粒积聚。关于脂褐质(卵黄样物质构成成分)的性质,认为是一种不能再由溶酶体分解和不完全降解的非特异性代谢产物。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卵黄完整时,遮蔽了脉络膜背景荧光,所以呈现暗区。一旦卵黄破碎则呈现不规则的透见荧光与遮蔽荧光相混杂的状态。如有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则出现染料渗漏现象。萎缩期则呈现透见荧光,其中杂有斑点状遮蔽荧光。晚期病例合并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则在暗弱荧光中见到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诊断根据本病双眼黄斑部有卵黄样圆形或卵圆形改变,而中心视力良好,典型的荧光血管造影以及眼电生理EOG异常,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1.弓形虫病

此病亦常可累及双眼黄斑区,与卵黄样破碎后黄色物质流入视网膜下呈大小不等的片块状类似炎症。但弓形虫病系炎症,在玻璃体及前房液中可见有炎性细胞眼电生理检查EOG正常。

2.假性卵黄状黄斑变性

此病一般病灶小,约1/3PD大,EOG正常荧光血管造影中心周围有毛细血管渗漏。

3.老年黄斑变性

此病晚期可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萎缩瘢痕,其眼底改变难与本病区别。但卵黄样变性出现年龄比较老年性黄斑变性早。

治疗本病无特殊治疗。但有人主张在水肿、渗出阶段给以激素或血管扩张剂,减少炎性反应,暂时增进视力。对低视力者可戴助视器。当视网膜下出现新生血管时可考虑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