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角膜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原虫等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眼病。青壮年多见,发病迅猛,进展快,表现为头痛、目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创面有浸润或坏死,甚至伴有前房不同程度积脓等。如不及时治疗护理,将引起角膜穿孔,内容物脱出等并发症,可致盲。
病因主要由细菌、真菌或原虫等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炎症初起即觉眼睛疼痛,头额剧痛。有时彻夜难眠,羞明流泪,眼睑难开,勉强睁开时,则流泪增多,或多黏稠脓性分泌物,视力发生障碍。眼睑红肿明显,角膜也有红肿,角膜中央区出现灰白色混浊,中央凹陷,上覆盖薄脂,经1~2天病情较重,凹陷呈进行性扩大,表面覆盖的灰白色凝脂样组织增厚。至此时若没有及时就诊,则病情又向深层发展,并向四周伸延,则将波及整个角膜。由于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头痛,剧烈性眼痛,同时伴有发冷或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种病是眼病中的急重症之一,应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影响视力,或造成失明。
诊断临床上可根据角膜损伤后的感染史,结合角膜病灶的特征作出初步诊断。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革兰(Gram)和吉姆沙(Giemsa)染色有助于早期病因学诊断,同时进行细菌、真菌、棘阿米巴培养,还可为角膜感染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细菌性角膜炎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首先临床医生应根据经验和疾病严重程度,使用对病原体有效的或广谱抗生素治疗,待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病原菌后,再调整给予敏感抗生素进一步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溃疡穿孔或行将穿孔者,应采取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清除病灶,术后继续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