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皮炎是指接触松毛虫体的毒毛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多见于参加农业劳动的青壮年。临床表现为皮炎、关节炎、囊肿三种类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病损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病因松毛虫属鳞翅目叶娥科,其幼虫、蜕皮及其茧上均有大量毒毛,人体接触后即可致病;此外,也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致病;死虫比活虫毒毛毒性更强。
临床表现松毛虫毒毛可引起皮肤损伤,称松毛虫皮炎;还可发生关节炎及软组织囊肿,称松毛虫病,其中以松毛虫皮炎多见。
1.皮炎
接触松毛虫毒毛后数分钟至48小时出现皮疹,好发于暴露部位,偶见全身发疹,为绿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及丘疹。密集成片,少数为散在性皮疹,偶见水疱及大疱,剧烈瘙痒或有烧灼感。通常经3~7日可消退,少数发展为结节,消退较迟。
2.关节炎
在松毛虫皮炎发生后1~2周可出现关节病变,以手、足小关节为主,也可累及肘、膝、踝等关节,多为单个关节发病,可累及骨及软骨,也有单纯累及软骨者,如耳郭炎。受累关节明显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经过1~2周可逐渐消退,重者可反复发作,造成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劳动力。
3.囊肿
极少见,多发生在与毒毛接触的四肢,特别是下肢的软组织和肌腱,常为单发。初期为炎症性肿块,逐渐增大,经过15~30日,肿块软化有波动感,破溃后排出黄色或黄绿色黏稠液体,经1~2月或更长时间逐渐愈合。
以上3种表现中,皮炎型全身症状较轻,关节型及囊肿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病损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检查X线检查:被侵关节可先见骨质有局限性疏松,骨小梁模糊或中断,继而出现骨质边缘模糊,呈鼠咬样或虫蚀状。
诊断在山区丘陵有松树地区,在松毛虫繁殖季节,有松毛虫接触史,劳动后不久出现皮炎、关节炎等症状,应考虑松毛虫皮炎的可能。若在皮肤刺入处查到毒毛则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有关节症状时应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病相鉴别。
治疗发生松毛虫皮炎后,应反复用胶布粘贴患处,尽量拔除毒毛,局部外用止痒剂或糖皮质激素制剂。对急性期关节炎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及非激素类抗炎药,关节周围可用泼尼松封闭。炎症消退后注意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囊肿发生后要及时用抗生素,波动明显后可切开引流。
预防在山区丘陵有松树地区,应及时喷洒药物杀灭松毛虫。赤眼蜂、红头小茧蜂、莺、燕等是松毛虫的天敌,为它们创造栖息及繁殖条件以利于灭虫。对松毛虫盛发期的松林应实行封山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如接触到松毛虫或毒毛污染物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碱水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