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2-羟基乙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别名乙醇胺,无色液体,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用作化学试剂、溶剂、乳化剂、橡胶促进剂、腐蚀抑制剂等。

理化常数中文别名: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一乙醇胺;单乙醇胺

英文别名:2-Aminoethanol; 2-Hydroxyethylamine; Ethanolamine solution; Ethanolamine Monoethanolamine; olamine; Monoethanolamine; H-Glycinol; 2-aminoethanethiol

分子式:C2H7NO;HO(CH2)2NH2

分子量:61.08

InChI:InChI=1/C2H7NO/c3-1-2-4/h4H,1-3H2

蒸汽压:0.80kPa/60℃

闪点:93℃

折射率:1.4540

熔点:10.5℃

沸点:170.5℃

溶解性: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混溶 ,微溶于苯、乙醚和四氯化碳。

水溶液呈碱性,有极强的吸湿性,能吸收酸性气体,加热后又可将吸收的气体释放。有乳化及气泡作用。能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生成盐类,与酸酐作用生成酯。其氨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酰卤、卤代烷等置换。可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的危险,蒸汽有毒。

密 度:相对密度(水=1)1.02;相对密度(空气=1)2.1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

化学性质乙醇胺的稀溶液具有非常弱的碱性和刺激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大,对眼、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小鼠经口LD50为700mg/kg,大鼠经口LD50为2100MG/KG。操作现场最高容许浓度6mg/m3。操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1

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 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2

主要用途用作化学试剂、农药、医药、溶剂、染料中间体、橡胶促进剂、腐蚀抑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也用作酸性气体吸收剂、乳化剂、增塑剂、橡胶硫化剂、印染增白剂、织物防蛀剂等。

可由环氧乙烷与氨反应制得二乙醇胺、三乙醇胺。

乙醇胺主要用作合成树脂和橡胶的增塑剂、硫化剂、促进剂和发泡剂、以及农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也是合成洗涤剂、化妆品的乳化剂等的原料。纺织工业作为印染增白剂、抗静电剂、防蛀剂、清净剂。也可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剂、油墨助剂、石油添加剂。一乙醇胺广泛用作从各种气体(如天然气)中提取酸性组分的净化液。由一乙醇胺盐酸盐环合、中和可制得六水合哌嗪。一乙醇胺盐酸盐经氯化亚砜氯代,再被硫代硫酸钠取代,可制得β-氨基乙基硫代硫酸盐。这是一种染料中间体,用于生产缩聚翠蓝13G。一乙醇胺与二硫化碳反应可制得在橡胶和制药工业中有应用的中间体硫基噻唑磷。2

乙醇胺是制备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双氧威的中间体,还广泛用作从各种气体(如天然气)中提取酸性组分的净化液。由乙醇胺与脂肪酸生成的烷基醇酰胺是有效的泡沫增效剂。乙醇胺还是乳化剂的中间体,用于纺织工业作为抗静电剂、防蛀剂、清洁剂。由乙醇胺盐酸盐环合、中和可制得六水合哌嗪,哌嗪以其磷酸盐或柠檬酸盐的形式可作为驱肠虫药。

可用于重结晶法从歧化松香中对脱氢枞酸的提纯。

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

制备乙醇胺可由氨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2

环氧乙烷、氨水溶液和循环氨一起进入不锈钢制成的反应器,内设冷却装置,反应温度30~40℃,反应压力0.7~3MPa。反应产物进入脱氨塔,脱除的氨返回氨吸收器制备氨水溶液,塔底产物经蒸发浓缩和干燥脱水即得粗乙醇胺。采用减压蒸馏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分别蒸出,纯度可达到98%~99%,环氧乙烷的转化率接近100%,乙醇胺的收率为95%左右。另外,尚有少量副产物聚醚生成,在原料中配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2

乙醇胺常存在于磷脂中,并常与胆碱共存,因此也称为胆胺。在血清蛋白腐烂发酵液中也发现有乙醇胺。工业上乙醇胺可由氨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将环氧乙烷、氨水送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30-40℃,反应压力70.9-304kPa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一、二、三乙醇胺混合液,在90-120℃下经脱水浓缩后,送入三个减压精馏塔进行减压蒸馏,按不同沸点截取馏分,则可得纯度达99%的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成品。在反应过程中,如加大环氧乙烷比例,则二、三乙醇胺生成比例增大,可提高二、三乙醇胺的收率。2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050mg/kg(大鼠经口);1000mg/kg(兔经皮);LC5021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00~200mg/m3×6小时/日×5日/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条件反射改变;兔吸入24mg/m3×35日,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定抑制,皮肤出现刺激现象。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眼、鼻有刺激性。眼接触液状本品,造成眼损害;皮肤接触引起刺痛和灼伤。口服损害口腔和消化道。

监测方法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水中嗅觉阈浓度 0.5mg/L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6mg/m3

应急处理泄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荣 - 教授 -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