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氯甲酸苯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氯甲酸苯酯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是C7H5ClO2。腐蚀性油状液体。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石油醚。用作有机合成试剂

基本信息

|| ||

1相关类别: Miscellaneous;Organics;CHLOROFORMATES;芳烃;Acid Halides;Building Blocks;Carbonyl Compounds;Chemical Synthesis;Organic Building Blocks;API Intermediate;有机砌块;精细化学品;通用试剂;酯

Mol文件: 1885-14-9.mol2

类别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吸入-大鼠 LCL0: 44 PPM/4 分; 吸入-小鼠 LC 0.8 毫克/立方米/10 分

刺激数据 皮肤-兔子 500 毫克/24小时 轻度; 眼睛-兔子 0.05 毫克/24小时 重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水, 或受热放出有毒氯化氢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 食品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 砂土, 泡沫, 二氧化碳2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T+

危险类别码 22-26-34-41-38-29-37

安全说明 26-28-36/37/39-45-28A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746 6.1/PG 2

WGK Germany 3

RTECS号 FG3850000

F 10-19-21

HazardClass 6.1

PackingGroup II

海关编码 291590202

产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有机合成试剂1

储运方法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 食品分开储运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746 6.1/PG 21

物性数据1.性状:晶体

2.密度(g/mL,20ºC):1.246

3.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1

4.熔点(ºC):-38

5.沸点(ºC):188-189

6.沸点(ºC,13mmHg):74-75

7.折射率:n20/D1.511(lit.)

8.闪点(°F):168

9.比旋光度(ºF):未确定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560

11.蒸气压(kPa,25ºC):0.9

12.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溶解性:与水反应3

生态学数据对水是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3

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6.3

7.重原子数量:10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1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3

性质与稳定性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活性金属、酒精、水分/潮湿、碱3

贮存方法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3

上下游产品信息上游原料:二氯甲烷-->苯酚-->无水氯化钙-->N,N-二甲基苯胺-->二(三氯甲基)碳酸酯

下游产品:亮丙瑞林-->对苯二甲醇-->利美尼啶-->卡马西泮-->富马酸扎莫特罗4

安全说明【健康危害】

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能致死。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而致死。其症状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咳嗽、喘息、喉炎、气短。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险特性】

可燃。遇明火能燃烧。遇水或受热会反应放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白色氯化氢烟雾。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醇类接触。在氮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现场备有冲洗眼及皮肤的设备。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荣 - 教授 -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