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颅内肿瘤可以引起颅内出血,特别是对于临床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由于起病较急,需要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应引起医生的重视。
病因出血机制很复杂,不同肿瘤的出血可有其不同的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所谓直接因素是指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出血:
1.肿瘤血管的缺陷有血管曲张、管壁变薄血管瘘等很易发生血管破裂,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2.肿瘤的本质为多血管性,含有大量的血窦易损伤出血。
3.血液质量的异常如白血病。
4.随着肿瘤增大血液供应增加,新生动脉因不能抵抗血压的压力而发生动脉瘤性曲张、破裂。
5.瘤细胞对血管壁的破坏。
6.静脉血栓形成或被瘤细胞阻塞。
7.放射治疗、头部外伤、手术操作等
所谓间接因素是指非肿瘤本身直接引起的出血。当颅压增高超过微循环灌注压时,则血流停滞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管壁破裂,发生血管周围灶状出血被称为微循环出血。当颅压继续升高达到极为严重程度时,则致脑干移位和扭曲,发生大片出血被称为体循环出血。
临床表现通常肿瘤性颅内出血与其他原因出血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如患脑肿瘤的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时,肿瘤急性出血的可能性极大。但对于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此时原发的肿瘤往往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异常部位的出血又无其他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或原因的病例,应怀疑有肿瘤出血,进一步行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在出血急性期CT片上呈现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伴有占位效应,强化后呈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密度影慢性期随血肿的液化吸收,出血的高密度灶转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但CT对位于颅底或后颅凹的病变欠敏感、有时不能将肿瘤内多发性小钙化斑与小出血灶区别开来。
磁共振是目前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它不仅对出血的类型,而且对血肿的转归均能准确诊断,能诊断CT所不能确诊的病变,特别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此外,对于血图像运丰富的肿瘤应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
诊断在CT和磁共振影像应用以前,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多靠外科手术或活检随着CT和磁共振的广泛应用,确诊颅内肿瘤出血已非难事绝大多数肿瘤性出血经CT增强对比后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对于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应注意与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高血压及烟雾病等脑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影像学如发现肿瘤病灶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颅内肿瘤出血的治疗包括血肿的清除和肿瘤的切除。小的出血可不必特别处理,而较大的出血特别是因出血凶猛而有较明显占位效应,在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下需急诊外科手术。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应将肿瘤一并切除,否则有引起再出血的危险。但对于恶性肿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化疗。
预后大部分颅内肿瘤出血的病人预后较差。这是由于引起出血的肿瘤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颅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癌,以及出血本身对脑的损害,只有极少数病人由于早期发现及时得到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