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双侧或单侧小腿前面出现一个或数个发红的皮肤结节,并向周围迅速扩大,形成硬的斑块,数月后可自行消退。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往往在皮损出现前1~20天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扁桃体炎或急性喉炎。某些病例在轻度外伤后出现皮损,但皮损培养均未发现细菌和病毒。
临床表现病程早期,皮损为孤立性轻度质硬的皮下结节,直径为0.5~2厘米,一般位于小腿前面。开始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数天后表面皮肤发红,继之皮损由新出现的皮损所包围,行成环状皮损,消退后局部皮肤变薄。皮损呈游走性,外观呈拱形。有些病人的许多结节可融合成大而硬的斑块,并向周围扩大,直径可达 20厘米,于两三周内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踝关节或膝关节,甚至累及整个小腿皮肤。进行性扩展的皮损边缘呈淡红色,病变区内退行性改变后,皮肤呈黄色或紫蓝色。斑块发硬,触之有硬粒感,无皮下出血。由于淋巴管受累,还可引起小腿肿胀。皮损斑块一般无溃疡形成倾向。
有些病人可伴有低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佳和失眠等,还有些病人出现皮损时就伴有扁桃体炎。
诊断凡中年女性单侧小腿出现无症状性红色斑块,且由单个结节逐渐向周围扩大而形成,斑块中心较早消退,就应高度疑为本病。若再结合病史、病理改变和对碘治疗的反应,大多数病人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1.一般治疗
发作期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当有下肢水肿时,可抬高下肢或将受累的下肢进行弹力包扎。
2.全身治疗
每天服用碘化钾溶液,用药2~4周,皮肤损害可消失。有些病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很快缓解症状,尤其伴有低热和关节疼痛者,疗效特别显著,可用阿司匹林口服,连用2~3周。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可于1~3个月内自发性消退,但个别病人皮损可持续8个月。皮损消退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且有复发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