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截骨术治疗骨关节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25年Lolenz等提出,经粗隆间截骨可治疗骨关节炎。1935年McMurray采用Lolenz分叉截骨,即经粗隆间斜行截骨,将股骨远端尽量向内侧移位,治疗进展期髋关节骨关节炎,对解除疼痛有明显效果,其解除疼痛的机制是截骨后体重至股骨远端的传递路径改变的结果。1936年Malkin报道了采用单纯粗隆间截骨术可治疗进展期髋关节骨关节炎。1950年Pauwel报道了对早期髋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内翻截骨治疗的结果,并建议这一手术措施应用于年青患者,对伴有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向外侧移位者疗效更好。最初Pauwel并不强调截骨端的移位,但是在1956年他介绍了如果在截骨断端内收位可改变股骨头的外形时,则应做外翻截骨。1960年Nissen报道用股骨远端内移截骨治疗早期髋关节骨关节炎,如果治疗较早,不仅能改变股骨近端的力学传递,而且可以启动其生物学愈合过程,阻止骨关节炎的发展,并指出股骨远端向内轻度移位与明显移位的效果相同。Harris和Kirwan报道了内移截骨术2~9年的随诊结果,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与晚期两组。其结果是如果患者髋关节屈曲90°、股骨头无塌陷、Shenton线完整连续、股骨头的球度保持良好者,则无论从临床或是X线检查其结果均为优良。
麻醉方式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术前准备及术前注意1.术前准备
摄髋关节正侧位、极度内收位和外展位X线片,确定关节的病变程度和髋关节活动范围;并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
2.术前注意
注意同侧膝关节有无内翻或外翻畸形,以便确定截骨后股骨远端移位的距离。
适应证髋关节骨关节炎所致的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股骨头没有明显塌陷,或只有轻度塌陷,股骨头上保留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关节软骨者;髋关节保留有90°的屈伸活动范围,最好有30°的内收、外展活动度;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半脱位者,适合行内翻截骨。
禁忌证骨关节炎病变程度重,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者;髋关节屈曲活动度70°不宜行内翻截骨;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截骨效果很差;髋关节固定外旋畸形>25°者;髋关节固定外展畸形不宜行内翻截骨,固定内收畸形不宜行外翻截骨。
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①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在大粗隆的基底部将股外侧肌的附着点做“人”字形切开,显露大粗隆基底和股骨干近端外侧面。②采用Müller式粗隆间内翻截骨术,闭合截骨断端。③矫正髋关节屈曲、旋转畸形,截骨后股骨干移位时距离要合适,向内侧移位一般为股骨干直径的40%~50%。再固定截骨断端。③切口内放置负压吸引,并分层缝合切口。
术后并发症关节间隙增宽,髋臼与股骨头囊性变。滑囊炎及截骨处内侧骨刺等。
术后护理术后3天护理扶双拐在床旁站立,1周之后可扶双拐行走。X线检查证实截骨处愈合,可允许扶单拐行走。并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术后饮食多饮水,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钙质食物。多饮食清淡营养,禁忌辛辣食物。恢复期间主要还是做好固定,静养。
手术影响腿部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