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以弥散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致使多种组织与器官功能紊乱、消耗性凝血障碍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休克和出血倾向为主要特点。新生儿DIC绝大多数为急性、全身性,且多为严重型。

病因1.感染

宫内感染多为先天性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此外有部分为细菌。生后感染多为细菌感染。

2.缺氧酸中毒

窒息、胎粪吸入、颅内出血等都可引发严重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酸中毒等。

3.新生儿硬肿症

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酸中毒、毛细血管损伤、血液黏稠,常合并感染。

4.溶血

由于红细胞破裂,促发内源性凝血及血小板黏附。

5.产科因素

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促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且同时可伴随缺氧、酸中毒及血管内皮损伤,加重DIC的发生。

6.其他

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凝血因子水平更低,易发生低体温、硬肿症及感染等,更易发生DIC。

临床表现凝血状态不一,血液可以是高凝或低凝状态,这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的消耗量、DIC持续时间、血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量以及婴儿恢复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能力有关。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出血

是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诊断DIC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皮肤瘀斑、脐残端及穿刺点渗血、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肺出血,个别见广泛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

2.微循环障碍与休克

由于广泛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不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休克又可加重DIC,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3.栓塞

广泛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产生栓塞使受累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器质性坏死,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出血、惊厥等。

4.溶血

系微血管内广泛凝血所致,急性溶血时可见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等。

检查1.血常规

血涂片可见盔形、三角形、扭曲形的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45秒为诊断标准;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