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迅速变成疱疹并结痂。发疹期或发疹后期部分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损害,称为水痘性角膜炎。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是其惟一的宿主,并且对其普遍易感。人初次感染为水痘,临床痊愈后,病毒可能在宿主神经节潜伏数日至数年,潜伏的VZV若被激活或人群再次感染VZV后均可表现为带状疱疹。故水痘和带状疱疹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两种疾病。水痘患者多为儿童,为初发感染,带状疱疹则多为成人,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为潜伏感染。病毒的基本结构与疱疹病毒科其他病毒结构相同,本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
临床表现水痘引起的角膜病变一般比较轻微,预后较好。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角膜基质水肿、盘状角膜基质炎和树枝状角膜炎。
角膜基质水肿多于水痘发病后4~5天出现,表现为角膜基质弥漫性轻度或中度水肿,伴有后弹力膜皱褶及少量房水细胞,可引起暂时性视力下降。本症为一过性体征,1周左右自然消失,不遗留角膜混浊和新生血管生长。
角膜基质炎多发生在感染水痘之后1~3个月,单眼发病,因早期角膜体征轻微且全身表现较突出,故常被家长忽略。较年长儿童可主诉眼疼,视物模糊。检查可见角膜中央呈盘状混浊,混浊区角膜增厚,伴后弹力膜皱褶。角膜后壁KP(角膜后沉着物)及房水细胞也较常见。
假树枝状角膜炎多发生于感染水痘后3~4个月。临床上此种水痘感染史常被家长忽略。
检查1.免疫荧光技术
可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VZV抗原。
2.补体结合试验
水痘患者血清抗VZV抗体滴度升高,在其恢复期逐渐下降,至6~12个月,降到仅能检出的水平。用补体结合试验查到高滴度VZV抗体,抗HSV抗体则为阴性,因此可判断为VZV感染所致。
3.电镜检查
取假性树枝状角膜病变刮片,置于电镜下可发现类似VZV的病毒颗粒。
诊断1.病史
发病前1~8个月有感染水痘的病史,尤其是儿童患者。
2.角膜病变
水痘发病后4~5天出现的一过性角膜水肿,发病1~3个月出现的盘状角膜基质炎以及晚期所出现的假性树枝状角膜炎等所呈现的特征性角膜病变。
水痘性树枝状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单孢病毒性角膜炎(HSK)相似,其主要鉴别点为:水痘性树枝状角膜炎多发生于儿童或婴幼儿,发病前3~4个月多有水痘感染史,而HSV性树枝状角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有感冒发热史。
治疗本病有自愈倾向,对于弥漫性角膜水肿及盘状角膜基质炎,局部滴糖皮质激素眼液可加速消退。
对树枝状角膜炎,用机械刮除病灶的方法可使病变很快痊愈,抗病毒药物如碘苷、阿糖腺苷、三氟胸苷等,局部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预后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注意小儿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