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病证名。又称肝血不足。指因肾精亏虚、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虚等原因导致的肝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的证候。
病因病机肝主藏血,肝肾同源,肾精不足,导致精不化血,从而导致肝血不足;脾肾亏虚,生化乏源从而导致气血亏虚;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等均可导致肝血虚。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血濡养而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爪甲干枯脆薄;视物模糊、眼花、视力减退,甚至雀盲,眩晕耳鸣;面、舌色淡,苔白、脉细等血虚症状。兼有虚烦多梦,易惊善恐,月经不调等症。
鉴别诊断肝血虚证需与肝阴虚证相鉴别:
1.二者均为慢性久病,有导致肝阴、肝血不足的基础。肝血虚可有失血过多病史。
2.肝阴虚证全身可有两颧潮红等阴虚内热的证候,有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眼花,手足蠕动等症。
3.肝血虚证重在头目、肢体失养表现,有面、舌等颜色淡白,脉细等血虚的特征表现。
辨证施治治则:养肝补血。主方:四物汤。常用中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龟板胶、知母等。
若兼头痛者,可加川芎、菊花、蔓荆子;若兼气虚者,症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者,可加人参,黄芪,白术等;若兼失眠者,可加酸枣仁、何首乌、珍珠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