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厥阴头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厥阴头痛,中医病症名。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又:厥阴脉会于巅顶,巅顶部头痛,亦为厥阴头痛之证候特色(见陆定圃《冷庐医话•头痛》)。以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病因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久病虚寒。

临床表现厥阴头痛有主证巅顶疼痛、干呕、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伴胸脘不适。闭闷、面色欠华、气短软弱、微出冷汗、不思食。头晕、目眩等证。如为脑振荡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或兼见头身动摇如坐舟车,视外界景物旋转不定,耳鸣、耳聋、不敢转动头部、动则头晕头痛、呕吐加剧、舌淡苔白滑。

诊断主证在头顶痛,而干呕吐涎,胸满等症为次为兼,则称“厥阴头痛”。

辨证施治1.肝气郁结

证候: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解郁,利气止痛。主方:四逆散合香茗散(《鲁府禁方》香附子、川芎、细茶),加天麻、天南星、白蒺藜。水煎温服。

2.肝郁化火

证候:头胀头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主方: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天麻、川芎、僵蚕、白蒺藜、生白芍;伤阴则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枸杞、菊花。

3.气滞血瘀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性情急躁,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天麻、菊花、旋覆花、姜黄。

4.肝阳上亢

证候: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则:平肝潜阳,降逆止痛。主方:天麻钩藤饮或滋生青阳汤。

5.肝经风火

证候: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疏风止痛。主方:羚羊角汤。方药: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

6.血虚头痛

证候: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治则: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方:加味四物汤合四神散(《丹溪心法·眉眶痛》“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用四神散(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天麻、僵蚕。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7.肝寒上犯

证候: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治则:暖肝散寒,温经止痛。主方:吴茱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