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热(Q Fever)是由伯纳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突然起病,发热,乏力,头痛,肌痛与间质性肺炎,无皮疹。呼吸道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易引起肺部病变,即Q热肺炎。
病因Q热立克次体由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先在局部网状内皮细胞内繁殖,然后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播及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小血管、肺肝等组织脏器病变。血管病变主要有内皮细胞肿胀,可有血栓形成。肺部病变与病毒或支原体肺炎相似。小支气管肺泡中有纤维蛋白、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组成的渗出液,严重者类似大叶性肺炎。
临床表现1.急性型寇热肺炎
(1)此病的潜伏期14~39天,平均为20天。患有此病的患者一般都是发病比较快,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高热而且持续时间也是两周左右,体温常在2~3天内升高至39~40℃,呈弛张热。虽然发病较快而表热程也较长,不过体温降到正常也是比较快的,一般是迅速下降到正常或者在2~3天内。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热程度有直接很大的正相关性。
(2)患者常常还有感觉到头痛剧烈,多在前额和眼眶,还可有腰肌、腓肠肌及关节疼痛等,伴有乏力、食欲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而且还有少数有黏液痰或痰中带血,但肺部体征不常见。
(3)除此之外,5~6天时开始出现干咳、胸痛,多数患者有肝脏肿大和压痛,黄疸少见。
(4)本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虽然高热,但是不出现皮疹。
(5)本病对体质消耗明显,重症患者退热后全身虚弱,需要数周才能恢复体力。
2.慢性型寇热肺炎
在急性型寇热肺炎中,少数患者如果在持续1年以上还不能治愈,就可能演变为慢性型寇热肺炎。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或慢性肉芽肿肝炎。其症状与急性型寇热肺炎有很大的不同。
(1)一个很不同的地方是,其病情加重,也就是发展为心内膜炎的时间可从1~20年不等,一般表现为杵状指、心脏杂音、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和呼吸困难等。
(2)如果是发展为慢性肉芽肿肝炎,一般表现为疲倦、食欲减退和肝脾肿大等。但是也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只是可能比较少出现,例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肺梗死、脑膜脑炎、间质性肾炎、动脉瘤、和脊髓炎等。
检查1.血液化验
血常规检查的诊断价值不大,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高伴轻度核左移。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2.痰液化验
痰液经革兰染色,主要显示大量的单核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痰液经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
3.病原学检查
赖于从患者血、尿、痰、脑脊液和胸水中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将临床标本接种豚鼠、田鼠或鸡胚。接种动物需4~6周血中方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加之分离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时致人受染的危险,故不作常规方法,必要时应对操作人员妥加防护。
Q热肺炎患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标本,对活检组织及灌洗回收液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贝纳立克次体检测。
4.血清学检查
寇热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安全,结果可靠,常被临床应用。患者起病后2~4周血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其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微量血液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免疫荧光技术等,IgG抗体的急性期水平较恢复期增高并超过4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特异性IgM抗体也可经ELISA方法检测,该抗体可在发病后持续17周以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可用DNA探针和PCR技术检测标本中贝纳立克次体DN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可鉴别贝纳立克次体的急、慢性感染。
6.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
取发热的患者血液2~3ml接种于豚鼠腹腔内,动物发热后处死,作脾脏压印涂片检查,可见存在于胞质内的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须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以免感染播散。
7.X线检查
肺部散在的片状模糊阴影,段性和亚段性分布,有时呈大叶性实变征象,多数发生在一侧或双侧肺部下叶。
诊断有病菌接触史或生活在流行地区的患者,应进一步做血清学检查,或者从患者的血、尿、痰、脑脊液或胸腔积液中分离出病原可做出诊断。依靠血、尿立克次体培养及痰、血的豚鼠或鸡胚接种以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结合呼吸道表现和胸部X线表现以及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外斐反应等作出诊断。
治疗四环素、氯霉素和多西环素对本病治疗相当有效。四环素口服。考虑用药安全,氯霉素还可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磺胺甲恶唑等替代。多西环素。对慢性寇热可采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联合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利福平治疗,疗程数天至数月。其他治疗同其他立克次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