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儿脑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病因许多围生期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瘫的发生相关,主要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脑瘫的病因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胚胎早期阶段的发育异常,很可能就是导致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易有围生期缺氧缺血等事件的重要原因。胚胎早期的这种发育异常主要来自受孕前后孕妇体内外环境影响、遗传因素以及孕期疾病引起妊娠早期胎盘羊膜炎症等。

临床表现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

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

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

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检查1.电生理检测

(1)脑电图(EEG) 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2)脑电地形图(BEAM) 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

(4)诱发电位 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5)肌电图 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 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2.头颅CT、MRI

1/2~2/3的患儿可有异常,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诊断。大多数脑瘫患者可发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脑穿通畸形。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康复、手术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

1.康复理疗

(1)康复治疗按摩 婴儿抚触、全身及局部按摩。

(2)针灸治疗。

(3)功能和智力训练 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4)心理治疗 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5)运动疗法 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

(6)高压氧治疗。

(7)物理疗法 兴奋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数码导平治疗仪、近红外线、复合式多功能熏蒸等。

(8)水浴疗法 涡流、气泡浴疗、水中运动疗法。

2.药物

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丹曲林钠(由于镇静的不良反应,依从性不好,停药后反跳,近年已较少使用)。

3.手术

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