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表演型人格障碍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男性癔症性人格表现也没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患病率为2.1%-3%。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一样被定义为终身持久状态,故可预料其难以发生变化。

疾病简介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男性癔症性人格表现也没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患病率为2.1%-3%。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极端情绪化,易激动。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言语举止和行为显得天真幼稚1。

疾病分类表演型人格障碍目前不涉及详细的分类,ICD-10描述表演型人格障碍包含癔症型及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

发病原因精神分析理论提出表演型人格障碍起源于俄狄浦斯期的发育(即3-5岁),当异性父母过分地助长一种明显的情色关系,儿童害怕会失去这种兴奋或害怕来自同性父母的报复。这一冲突导致稳定的性格形成,表现为夸大的幻想和表演性的许诺并伴随着对真实分析的抑制和显示能力的减弱。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2。

发病机制很少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客观研究。目前尚无采用标准化评估方法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进行的遗传学研究,仅有少数研究报告结果也各有不同(McGuffin 和 Thapar,1992)。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此型人格障碍的产生与不能解决俄狄浦斯冲突或口欲冲突有关。

病理生理目前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用事。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一般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不会注意细节或事实,他们不情愿或不会对问题和处境做出理智地判断分析。患者常常有抑郁的主诉、莫名原因的趣图问题以及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关系。

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一样,有些人在童年、少年时就有上述某些表现,有些人则开始于成年早期,但要到18周岁以后临床上才能做出人格障碍的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一旦形成,目前的治疗方法很难将其彻底改变。但经较长时间的心理治疗,对改善紧张的人际关系,是有一定效果的。

尽管在ICD-10和DSM-IV中均包括了表演型人格障碍,但在诊断标准上二者略有差异。ICD-10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标准为

①自我戏剧化,做戏性,夸张的情绪表达;

②暗示性,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

③肤浅和一边的情感;

④不停地追求刺激、为他人赞赏以及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外表及行为现出不恰当的挑逗性;

⑥对自己外观容貌过分计较。

DSM-IV表演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描述为:一种过分的情绪性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

①在自己不能成为人们注意中心的场合感到不舒服;

②与别人交往时常有不适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

③情绪表达变换迅速和肤浅;

④总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别人注意;

⑤言语风格过分地为了给人印象而缺乏具体细节;

⑥显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和情绪表达的夸张;

⑦易受暗示,即容易受其他人或环境影响;

⑧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更为密切。

鉴别表演型人格障碍容易和依赖型及自恋型人格障碍相混淆。表演型人格障碍通常希望甚至渴望由其他人来帮他做决定并为他们的活动做好准备。但与依赖型人格不同的是,表演型的人是无拘无束且十分开朗的伙伴,他们宁可放弃表现出独立自主,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能吸引其他人。不像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那些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不幸的,并且他们缺乏暴怒或任性的自伤等行为问题。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会寻求注意来维持他们的自尊,但不同的是,他们的自尊是以夸大为特点的,并且他们所寻求的注意必须是别人的赞赏羡慕。

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

个体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分析仍然是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基石。这种治疗直接让患者逐渐意识到:①他们的自尊是怎样不恰当地维系在他们获取注意的能力上,并因此浪费了发展其他技能的机会;②他们肤浅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是如何反应了他们潜意识对真正定型的关系的恐惧。大部分这些意识的增强时出现在分析“这里和现在”、“患者和医师”的关系,而不是通过重建童年的经历。治疗师应该要注意到这样的患者带到治疗中的典型的理想化和色情诱惑是试探的材料,并且治疗师应该要意识到反移情的满足。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

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精神外科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后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一样被定义为终身持久状态,故可预料其难以发生变化。目前几乎没有关于其预后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