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皮肤念珠菌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皮肤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内脏感染。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健康人口腔、消化道、阴道及皮肤无症状,因此,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常见发病诱因为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发病时在黏膜可引鹅口疮、阴道炎;在内脏可引起肠炎及肺炎;在皮肤则引起皮炎即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皱褶部,如肥胖者颈周、乳房下、腋下和腹股沟;家庭主妇或饮食服务人员则好发于手的第3~4指间。表现为擦烂红斑,皮肤潮红、浸渍,有膜状脱屑,可因摩擦糜烂渗液,边界清楚,周围可有卫星状分布的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或灼痛。在躯干部则表现为散在较大丘疹,顶部有鳞屑、颜色鲜红或暗红,无融合倾向。少数引发甲沟、甲周炎症,表现为甲周暗红肿胀,有压痛,不时挤出稀薄脓液。病程缓慢,常伴甲病变。营养不良及卫生状况差的婴儿可同时具有鹅口疮、肛周擦烂红斑及肠炎,称念珠菌病,常互为因果,使病情迁延。

病因常见发病诱因为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或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

念珠菌属中约有8种菌能引起人体致病。但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的。致病菌毒力最强,其他几种念珠菌因致病力弱,较少引起感染,只有当人体免疫力特别低下时,这些念珠菌才会单独或与白色念珠菌协同致病。

临床表现1.指(趾)间糜烂

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间最为常见,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自觉微痒或疼痛感。

2.念珠菌性间擦疹

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于腹股沟、臀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口状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

3.丘疹形念珠菌病

多见于肥胖儿童,可与红痱并发皮疹,为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散在或密集分布于胸背臀或会阴部,同时伴发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

多见于指甲,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程慢性,甲板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5.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内分泌疾患,如甲状旁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先天性胸腺瘤。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开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背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初起为红斑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疣状或结节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圆锥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肉芽肿组织,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脱发。

检查1.直接镜检

女性用较长的消毒棉拭子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阴茎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处皮损表面鳞屑作为待检标本。将待检标本用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制片,镜下可见成群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如找到较多的假菌丝时,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阶段,对诊断更有意义。

2.染色检查

也可用革兰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其阳性率均比直接镜检法高。革兰染色,孢子和假菌丝染成蓝色:刚果红和PAS染色,孢子和假菌丝则染成红色。

3.分离培养

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进行念珠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受检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多采用试管法培养)。接种时将试管培养基斜而割破少许,每管接种2~3处,每份标本接种2管。将培养基放入37℃温箱内孵育24~48小时后观察,可见大量乳白色菌落生长,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落涂片,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芽胞子,可初步诊断为念珠菌感染。

用免疫双扩法或胶乳凝法可检出白色念珠菌抗体。

治疗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去除致病诱因,如患有糖尿病要同时进行治疗。

3.对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考虑停药或改药。

4.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可选用:

(1)2%甲紫溶液;

(2)制霉菌素;

(3)2%咪康唑霜、1%益康唑霜或3%两性霉素B软膏。

5.系统性念珠菌病和严重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可采用全身用药方法治疗。可选用氟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日剂量相同,治疗时间取决于病损部位和患者的临床反应。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病也有良好治疗作用。

预防正常人一般不易患念珠菌感染性皮肤病,只有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低的人(如糖尿病、癌症、艾滋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等病人,才易发生念珠菌性感染。如已发生这种皮肤病,病因又不甚明确者,应速去医院查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