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肱骨上端有三个骨骺,即肱骨头、大结节及小结节,顺序于1岁、3岁及5岁出现骨骺,于5~8岁三个骨骺融合成为肱骨上端一个骨骺,至19~21岁骨骺与肱骨干融合。因此,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多见于7~18岁;以后成人可发生肱骨解剖颈骨折。

由于肱骨上端在额状面上肱骨干骺端形成15°左右的后倾角,骨骺中心位于骺板的内后侧,因此,沿肱骨干向上传导的暴力作用于骺板,产生剪切应力,造成骨折线呈斜形,前外侧部分经过骺板面骨骺分离,后内侧部分经过干骺端时,形成一个三角形骨片,骨折线倾斜程度随年龄而异,年龄越大则骨折线经过骺板之横行距离越短,干骺端骨折片越大,且使倾斜面距离越长,骨折端越不稳定。

病因此骨骺分离多因跌倒时,上肢外展及前屈、外旋及内旋位,暴力沿肱骨向上传导作用于骺板或肱骨解剖颈所致。

临床表现年龄多在18岁以下,个别病例可达20岁。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淤血。

2.疼痛

尤以活动时为甚,同时伴局部压痛及传导叩痛。

3.活动受限。

检查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移位。

诊断主要根据外伤史、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X线片所见等进行诊断。无移位者则依据于骨骺线处的压痛、传导叩痛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应注意,此型最易漏诊。

并发症可能并发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整复失败或肱骨头已脱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早期活动。一般仅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不做特别的外固定。有可能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