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本病是化学性物质对眼部组织的损伤,本节着重介绍酸碱化学物质入目而损伤眼部组织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酸碱烧伤。其受伤程度与预后取决于酸碱物质的形状(气体作用较轻,固体较重,液体介于两者之间)、浓度、温度与压力(温度愈高,压力愈大,则损害严重)、量的多少、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紧急处理的措施等因素。如果酸碱物质浓度高,人眼量多,接触时间长,可致严重后果,甚至毁坏整个眼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防治。
名词解释酸碱伤目是指眼部被酸碱等化学物质溃蚀,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酸碱烧伤。
病因病机1、酸性化学伤:致伤物主要有硫酸、硝酸、盐酸,以及某些有机酸。酸与眼组织接触后与组织蛋白发生凝固反应,可以阻挡酸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扩散,因此造成的损害相对较轻。但若量多,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同样可造成严重损害。
2、碱性化学伤:致伤物主要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氨水等。此类物质与眼组织接触后,除与组织蛋白结合后,还可与组织中的类脂质发生皂化反应而向深部组织渗透,故伤势常较严重。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化学物质与眼部接触史。
2、眼部刺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3、白睛红赤或混赤,黑睛混浊或坏死等症。
病证鉴别酸性损伤与碱性损伤的鉴别主要依据病史。其临床变现:酸性损伤的创面边界清楚且浅,可不扩大加深,坏死组织容易分离脱落,眼内组织反应较小而轻;碱性损伤的创面边界不清且较深,易扩大加深,坏死组织不易分离,眼内组织反应重,易引起瞳神紧小、晶珠混浊、绿风内障等。
相关检查眼部检查:轻者白睛微红,黑睛轻度混浊,表层点状脱落;重者胞睑红肿或起泡糜烂,白睛混赤臃肿或显苍白,失去弹性,黑睛广泛混浊,甚至完全变白坏死,并可伤及深部组织,出现黄液上冲,瞳神变小、干枯,晶珠混浊,甚或眼珠萎陷等症。病至后期,可形成黑睛厚翳,或有赤脉深入,或成血翳包睛之势,严重影响视力。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1、热邪侵目:酸碱入眼,热邪犯目,故见畏光流泪,灼热疼痛,白睛混赤等症。热邪引动肝火,上犯于目,热盛血壅,黄仁展而不缩,故瞳神紧缩变小。舌红脉数为热邪之象。
2、阴亏翳留:酸碱伤目初愈,邪退正复,故白睛红肿消退。若余邪未尽,或热邪伤阴,阴亏火旺,白睛仍有少许赤脉细丝。阴津亏耗,目不得阴津滋润,故目中干涩,羞明不适。邪虽退,但遗留翳障,致黑睛失去晶莹清澈,阻碍神光发越,故视物昏朦。口渴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为热邪伤阴,阴津不足之征。
治疗原则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救冲洗;以彻底清除化学物质、减轻眼部组织损伤、预防并发症、提高视力为原则。
证治分类内治
轻者不需内治,较重者则须内外兼治。
(一)热邪侵目
症状:眼部灼热刺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胞肿难睁,白睛混赤壅肿,黑睛生翳,或见瞳神紧小。或有酸(碱)性物质附于眼珠表面。可兼见舌红脉数。
治法:平肝清热,明目退翳。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
常用药:石决明、草决明、赤芍、青葙子、麦冬、羌活、栀子、木贼、荆芥。
(二)阴亏翳留
症状:伤已初愈,仍自觉视物昏朦,目中干涩,羞明不适;白睛红肿消退,或白睛仍留少许赤脉细丝;黑睛留下形状不一的翳障,全身可兼口渴便秘,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退翳明目。
方药:消翳汤加减。
常用药:密蒙花、柴胡、川芎、归尾、甘草、生地、荆芥、防风、木贼、蔓荆子、枳壳。
外治
1、急救措施:最迫切和有效的急救方法是伤后立即就地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越及时,越彻底,预后越好。最好的方法是将伤眼浸泡在水中,睁开或拉开眼睑,头部左右摆动,眼睑不断开闭,浸洗10-20分钟,眼内残存的固体物质应彻底清除,并一定注意清除穹窿部残余颗粒,如能在水中翻转眼睑或更换盆水,则清洗效果更好。
2、中和酸碱:急救处理后应进行中和冲洗。若为酸性物质入目,用3%碳酸氢钠液中和冲洗;碱性物质人目,用3%硼酸液冲洗。病情重看还可作结膜下中和注射。酸性物质致伤者用5%磺胺嘧啶钠2毫升,碱性物质致伤者用10%维生素C注射液0.5-1毫升,均作结膜下注射,视病情确定注射次数。因石灰致伤者不可用一般中和冲洗和注射,应先于0.37%依地酸二钠溶液冲洗,继之用1%-2%浓度的依地酸二钠滴眼,以利于钙离子的释放,预防钙离子沉着于黑睛。
其他疗法1、每日用玻璃棒在睑内和白睛之间分离2-3次,并涂抗生素眼膏,以预防睥肉粘轮。
2、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转归预后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预防调护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化学性眼损伤。
2、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眼部卫生。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孙光荣 - 国医大师、中医药文献学家、临床专家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