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是引起变应性哮喘的一组重要变应原,目前已知可以引起人类致敏的植物花粉多达数百种。花粉诱发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和变应性哮喘等。由于吸入的花粉在进入下呼吸道之前必须经由上呼吸道,多伴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大多数病人上呼吸道症状在先,随后才出现咳嗽、痰多和哮喘等下呼吸道过敏症状。
病因大气中致敏花粉的种类繁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和不同季节可有不同的致敏花粉,由于我国南北跨越温带和亚热带,气温变化很大,加之东西跨度大、地理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致敏花粉种类有较大的地区差别。广东、广西和海南一带以亚热带植物为主,长江流域一带以温带植物为主,东北、西北、和华北以耐寒植物为主。
临床表现花粉变应性哮喘是一种表现在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多伴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大多数病人上呼吸道症状在先,随后才出现咳嗽、痰多和哮喘等下呼吸道过敏症状。开始主要表现为花粉播散期间的刺激性干咳,症状加重时表现为喘息发作,喘息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支气管哮喘相似。在哮喘发作前病人通常已有数个花期的鼻部或咽部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人无任何先兆症状,起病时以哮喘发作为首要症状。其临床特征主要有:
1.呈季节性发作
哮喘等症状的发作与植物的花期相吻合,均在相对固定的时期发作,病人季节性发作的持续时间少则数天,多则数月,待花粉播散期一过,病情自然缓解。部分合并对其他常年性存在的变应原如室尘、尘螨过敏的花粉过敏性哮喘病人,病情可以表现为常年性发作,季节性加重。
2.有明显的地区性
花粉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所谓地区性特征是指病人通常仅在致敏花粉飘散的地区发病,移居无花粉飘散地区症状则可很快缓解。
3.常伴有上呼吸道或其他过敏症状
发作前或发作同时多伴有明显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和其他过敏症状。病人在发病初期往往可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或过敏性皮肤病等过敏病史,然后逐渐累及下呼吸道而引起哮喘的症状。
(1)上呼吸道过敏症状与体征 主要包括鼻或咽部的过敏。鼻部症状表现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如鼻痒、喷嚏和流清水样鼻涕,可伴有耳和上腭部的痒感。鼻痒以鼻尖和鼻前庭为主,病人表现为反复揉鼻。喷嚏可每次数个甚至数十个,在喷嚏发作的同时或以后伴有大量清水样或白色黏液样鼻分泌物。多数病人可伴有交替鼻塞或持续鼻塞等症状,同时由于鼻塞还可导致病人的嗅觉减退或消失。上述鼻部的症状与季节性有明显的关系,故称其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咽喉部症状表现为咽痒、咽部异物感或刺激感,少许病人可因为咽部有分泌物而引起刺激性咳嗽。
**(**2)其他过敏症状 包括眼部和皮肤的过敏症状。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痒、流泪、眼结膜及眼睑红肿等,皮肤肿胀多表现为颜面,四肢等暴露部的皮肤瘙痒等,严重者可见湿疹样改变。
4.发病年龄和特应性素质
花粉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年龄以中青年患者为主,儿童和老年患者通常较为少见。花粉过敏性哮喘均有特应性素质,常有家庭和个人的变态反应性病史。
检查1.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皮肤试验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特异性检测方法。通常将花粉变应原浸液进行稀释后进行皮肤点刺试验(Prick test)或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
2.支气管激发试验
这是一种模拟花粉变应性哮喘发作的试验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可靠,当特异性皮肤试验的结果难以判定时,该试验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结果。
3.鼻黏膜激发试验
由于鼻黏膜与支气管黏膜同属呼吸道黏膜上皮,该试验的结果通常也可较准确地反映支气管对花粉的敏感程度。
4.眼结膜激发试验
将花粉浸液稀释后滴在眼结膜上,观察有无眼痒,流泪和充血等阳性表现。眼结膜试验的优点是安全性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可通过冲洗将变应原清除。
治疗花粉变应性哮喘的特异性治疗是指针对致敏花粉而采取的病因治疗措施,由于特异性治疗针对性强,所以临床疗效较为肯定,副作用也很少。
1.避免接触花粉
避免接触花粉通常即可预防哮喘发作。但实际工作中要使病人完全避免对花粉的接触有一定难度。当支气管哮喘病人被确诊为花粉过敏时,首先应尽量搞清对何种花粉过敏,以便根据该种花粉在当地大气中的飘散情况,在相应的时间来避免或减少接触该种花粉。
2.脱敏疗法
亦称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减敏治疗,其目的是提高机体对相应致敏花粉的耐受能力。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脱敏疗法主要有以下3种治疗方案。
(1)季节前脱敏疗法 通常在花粉季节到来前3个月开始治疗,每周注射2~3次,从低浓度至高浓度逐步增加变应原的注射剂量,在季节前达到1:100的浓度,使机体在花粉季节到来时能够产生足够的IgG封闭抗体,然后每周1~2次维持注射,发病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可停止治疗。
(2)常规免疫疗法 常规免疫治疗是一种常年进行的脱敏疗法,通过每周2次注射逐次递增浓度的花粉浸液,争取在3~4个月达到对相应致敏花粉的最大耐受量,此时机体可产生足够的特异性IgG封闭抗体,从而使花粉过敏性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然后改用每周1~2次甚至每2周1次的维持注射治疗,在下一个花粉季节来临前可以缩短脱敏注射的间隔时间,改为每周2次。常规免疫疗法通常需要连续治疗3~5年或5年以上才能巩固疗效。
(3)突击免疫疗法 突击免疫疗法通常采用逐天注射法或每天数次注射法,争取在1周至1月的时间内达到对相应致敏花粉的最大耐受量,从而预防或减轻临床症状。突击免疫疗法可以明显的缩短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程,配合季节前脱敏更可缩短治疗的时间。但来一些研究表明突击免疫疗法可使迟发相哮喘反应增加,因此应在专科医生密切观察下住院进行突击免疫治疗,谨慎使用。
3.预防治疗
花粉变应性哮喘预防工作较为重要,但是由于花粉的预防措施较难实施,治疗可以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或与预防措施同时进行。
(1)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花粉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药物。①色甘酸 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季节前提前吸入可有效地预防花粉变应性哮喘发作。目前临床上以混悬型气雾剂较为常用。通常在季节发作前3周开始吸入。②曲尼司特 是一种口服有效的肥大细胞保护剂,通常在发病前2周开始服用。③氮卓斯汀 是一种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新药,既具有肥大细胞膜和其他炎性细胞膜稳定作用,又有拮抗多种炎性介质的作用。
(2)抗组胺药物 以氯苯那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在防治花粉过敏性哮喘中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嗜睡等副作用限制它的使用,目前常使用第二代无嗜睡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物。①氯雷他定 为长效、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起效较快,可有效控制花粉过敏性症状。②特非那定 亦属第二代抗组胺药,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③西替利嗪 也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后1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时间可持续24小时,该药除具有拮抗组胺的作用外,还可抑制炎区的嗜酸细胞浸润。④酮替芬 其药理机制较为复杂,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还具有炎性细胞膜稳定作用。该药有轻度嗜睡感,连续使用2~3周后嗜睡感可减轻或消失。
(3)糖皮质激素 包括吸入给药和全身给药两种途径,目前以吸入给药为主。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包括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等,通常应在花粉季节前1周开始吸入,至发病季节结束前1周左右停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疗效较为可靠,副作用也较全身用药大大减少,对口服抗组胺药和吸入色甘酸无效的病人可以考虑吸入糖皮质激素。
(4)对症治疗 由于花粉过敏性哮喘的发作程度通常较轻,如出现哮喘症状时给予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等β2-受体激动药可以控制症状,病情较重时亦可在配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吸入或口服β2-受体激动药,也可配合口服茶碱类药物。病人如伴有眼部过敏症状可以采用色甘酸眼药水局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