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湿疹,曾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在感染性病灶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急性湿疹样皮炎。
病因本病发生前,患处附近有细菌性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褥疮、溃疡及瘘管等,从这些病灶中不断排出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敏感而发病。
临床表现皮损表现为感染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密集小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并可随搔抓方向呈线状播散。严重者可有显著水肿。皮损常有剧烈瘙痒。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偶有发热。
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棘细胞层肥厚、水肿,表面糜烂或结痂,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乳头层水肿充血,有炎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诊断根据感染病灶周围皮肤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等急性湿疹样皮损的特点,不难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湿疹、脓疱病及脂溢性皮炎等鉴别。
治疗1.一般治疗
禁止过度清洗和搔抓以免病灶扩大蔓延;积极控制感染病灶,必要时可系统应用抗生素。
2.系统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必要时可两种或几种联合应用。可辅以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静脉点滴。
3.局部治疗
根据皮损情况选择药物及剂型。急性期皮损表现为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出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不多时可外用氧化锌糊;有明显渗出时可用3%硼酸洗液、1:20醋酸铝溶液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如皮损迁延至亚急性期,可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