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鬃草,中药名。为铁线蕨植物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 L.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泄泻,痢疾,淋浊,带下,乳痈,瘰疬,疔毒,烫伤,毒蛇咬伤。
别名猪毛七、岩棕、猪综草、铁线草、铁丝纽、鱼鳞草、乌脚芒、猪鬃漆、降龙草、石中珠、猪毛漆、小猪毛七、猪毛肺筋草、石长生、青丝还阳、碰碰草、铁光棍、铁丝分金、水猪毛七、猪棕七、猪鬃七、黑草、扇叶铁线蕨、肺心草、岩甲、扫把萁、铁骨狼萁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泄泻,痢疾,淋浊,带下,乳痈,瘰疬,疔毒,烫伤,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1、治流感发热:铁线蕨60g,鸭舌草30g,黄芩15g,生石膏30g。水煎。每日3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2、治肺热咳嗽,咯血:猪鬃草30g,韦茎30g,鱼腥草30g,白茅根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泌尿系统结石:铁线蕨30g,过路黄30g,连钱草30g,荷包草30g,野鸦椿子30g。水煎服。1日2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4、治石淋、血淋:猪鬃草15g,海金沙15g,铁丝纽15g。水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5、治乳痈:猪棕七、九月花各12g,蒲公英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铁线蕨又名:铁丝草。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或近生;柄长5-20厘米,粗约1毫米,纤细,栗黑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宽8-16厘米,尖头,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为二回羽状,中部以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互生,斜向上,有柄(长可达1.5厘米),基部一对较大,长4.5-9厘米,宽2.5-4厘米,长圆状卵形,圆钝头,一回(少二回)奇数羽状,侧生末回小羽片2-4对,互生,斜向上,相距6-15毫米,大小几相等或基部一对略大,对称或不对称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长1.2-2厘米,宽1-1.5厘米,上缘圆形,具2-4浅裂或深裂成条状的裂片,不育裂片先端钝圆形,具阔三角形的小锯齿或具啮蚀状的小齿,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缘或两侧具有啮蚀状的小齿,两侧全缘,基部渐狭成偏斜的阔楔形,具纤细栗黑色的短柄(长1-2毫米),顶生小羽片扇形,基部为狭楔形,往往大于其下的侧生小羽片,柄可达1厘米;第二对羽片距基部一对2.5-5厘米,向上各对均与基部一对羽片同形而渐变小。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薄草质,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上缘平直,淡黄绿色,老时棕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具粗颗粒状纹饰,处理后常保存。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2800m的溪边岩缝或屋旁、墙基。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材性状本品长10-20cm,根状茎下部生多数纤细须根,上部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柄纤细,亮栗色,状如铁线,叶轴顶部着地部分生有须根;羽片膜质,团扇形,灰绿色,基部有关节与叶柄相连,外缘2-5处浅裂,裂片顶部生有孢子囊群,全缘,不育部分的边缘具波状钝齿,叶脉扇状分叉,小脉直达叶缘。孢子囊群盖线状长圆形或肾形。气微,味微苦。以质干,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本品有祛痰作用。
现代应用用于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泌尿系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疮疖,湿疹等。
相关论述《草本便方》:“温气血,补肺,止咳定喘化痰。(治)劳伤气血妇人血气。”
12345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导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