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胆管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两者常同时发生,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可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达胆道,也可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在我国以后者更为常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病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但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并未解决,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使胆管壁增厚。

临床表现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本病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常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胀痛,或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很少有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发生急性发作,则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三联征。除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本病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持续性疼痛。继而出现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常伴恶心、呕吐、黄疸,但黄疸的深浅与病情的严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和感染性休克,提示病情危重。

检查可作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生物化学检查

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可判断是否伴发胰腺炎。测定总胆红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久病者则有肝细胞损害。

2.B型超声显像

在胆道梗阻扩张时,能准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高。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在肝胆管扩张病人,可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对于黄疸病例可鉴别病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像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4.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用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明确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5.胃肠钡餐检查

其诊断价值已被超声检查所替代。囊状扩张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框扩大、呈孤形压迹。

6.术中胆道造影

在术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总管内,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和胰管的全部影像,了解肝内胆管扩张的范围、胰管胆管的反流情况,有助于选择术式和术后处理。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胆囊炎和胰腺炎相鉴别。

并发症可并发胆囊结石、阻塞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1.慢性胆管炎

用手术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在急性发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后再施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应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狭窄者,须彻底了解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2.急性胆管炎

手术解除胆管梗阻,使胆管压力减低,引流通畅。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应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调整合适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12~24小时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即进行手术。即使休克不易纠正,也应争取手术引流。对病情一开始就较严重,特别是黄疸较深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5~30%。手术方法应力求简单有效,主要是胆管切开探查和引流术。应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须放在胆管梗阻的近侧,在梗阻远侧的引流是无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缓解。如病情条件允许,还可切除。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出现炎症时,及时应用抗菌素;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当感染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