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蜂毒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蜂毒,中药名。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入药部位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肝、肺经。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用法用量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两种。活蜂螫刺法:每次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头,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1min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选用患处痛点、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内或皮下轮换注射,用量从每次1-3蜂毒单位(每1蜂毒单位含蜂毒0.1ml)开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单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单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单位,维持1-2个月,每疗程总量约200-300蜂毒单位,间歇3-5天进行第2疗程。

使用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炮制一、采集加工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

二、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形态特征中华蜜蜂又名蠓螉、蜡蜂、东方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生长环境中华蜜蜂分布很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药材鉴别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室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微透明而闪亮,气微香,刺激性较强。

药理作用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溶血和抗凝血作用。

4、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5、对平滑肌的作用。

6、对各种实验性炎症的影响。

7、对动物和植物实验性肿瘤的影响。

8、抗菌作用。

9、抗辐射作用。

10、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关论述1、《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止疼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经痛。”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导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