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秋海棠茎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秋海棠茎叶,中药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的茎、叶。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痈溃疡,毒蛇咬伤,跌打瘀痛,皮癣。

入药部位茎、叶。

性味味酸、辛,性微寒。

归经归心经。

功效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杀虫。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疮痈溃疡,毒蛇咬伤,跌打瘀痛,皮癣。

相关配伍1.治跌打损伤疼痛:鲜秋海棠茎叶加甜米酒各适量,捣烂外敷痛处。(《安徽中草药》)

2.治风湿痹痛:秋海棠10g,骨碎补15g,桑寄生30g,大血藤30g,虎耳草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含漱。

采集加工春、夏季采收茎、叶,洗净,分别切碎,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断肠草、大红袍。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块茎。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光滑,节部膨大。叶腋间生珠芽;叶互生,叶柄长5-12cm;托叶披针形;叶片斜宽卵形,长8-20cm,宽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两面生细刺毛,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边缘有细尖牙齿。花单性,粉红色,直径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状聚伞花序;雄花被片4,外2片圆形较大,雄蕊多数,聚成头状,花丝成1总柄,花药黄色,雌花被片5,在内的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长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

相关论述1、《药性考》云:“海棠,喜背阴而生,故性寒,凡大热症可用。”《大观录》云:“秋海棠亦名断肠草,其根叶有毒,犬马食之即死,浸花水饮之害人。”

2、《药性考》:“捣汁治咽喉痛。”

3、《百草镜》:“擦癣杀虫,用叶、花浸蜜,入妇人面药用。”

4、《安徽中草药》:“活血散瘀,凉血除湿,消肿止痛。”

5、《贵州民间方药集》:“叶治癣、疥。”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导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