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包,中药名。为地星科植物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 Batsch ex Pers的子实体。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肺利咽,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外伤出血,鼻衄。
入药部位子实体。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清肺利咽,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外伤出血,鼻衄。
相关配伍1、喉炎:小灰包3g,芒硝3克,水煎,加白糖服。
2、外伤出血:取适量敷伤口。
3、扁桃体炎:小灰包6g、忍冬藤15g、黄芩9g,煎服。(1-3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在包被破裂前采摘,晒干。
形态特征本品呈陀螺形,2-3个丛生一堆,直径1-2cm,外表土黄色至淡茶褐色,无不孕基部。包被2层,外包被易于脱落的一层细小的颗粒所组成;内包被薄而平滑,成熟时顶端开一小口,孢体呈黄色至淡茶褐色。孢子球形,直径3-4μm,近光滑,有时具短柄,孢丝分枝,孢丝粗细与孢子直径相同。
生长环境林缘及院落空地、路旁、草坪等处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1、《西园菌谱》:“蛇枕、牛屎菰、马勃一种,形小。……亦名灰菰,生地上,如有石成块者,碎其中,有灰起。”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止血消肿、清肺、利喉、解毒等功能。用于扁桃体炎、喉炎、鼻出血及外伤出血等症。”
附注与本品功效用途相近之种有:网文灰包(灰包)L. gemmatum Fr,其味微涩,性平。亦有消炎止血的功效。多用于外伤出血,可作本品的替代种。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蒋林 - 教授 -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