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叶凤凰尾巴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小叶凤凰尾巴草,中药名。为蹄盖蕨科植物假蹄盖蕨Athyriopsis japonica (Thunb.) Ching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目赤肿痛。

入药部位根茎或全草。

性味味微苦、涩,性凉。

归经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目赤肿痛。

相关配伍1、治内热腹痛:假蹄盖蕨新鲜根茎30g,仙鹤草、棳木叶各12-15g。水煎汁,早晚空腹服;忌酸辣、芥菜、萝卜菜。

2、治目赤肿痛:鲜假蹄盖蕨根茎30g。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萝卜菜。(1-2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夏绿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直径2-3毫米,先端被黄褐色阔披针形或披针形鳞片;叶远生至近生。能育叶长可达1米;叶柄长10-50厘米,直径1-2毫米,禾秆色,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并略有黄褐色节状柔毛,向上鳞片较稀疏而小,披针形,色较深,有时呈浅黑褐色,也有稀疏的节状柔毛;叶片矩圆形至矩圆状阔披针形,有时呈三角形,长15-50厘米,宽6-22(-30)厘米,基部略缩狭或不缩狭,顶部羽裂长渐尖或略急缩长渐尖;侧生分离羽片4-8对,通常以约60°的夹角向上斜展,少见平展,通直或略向上呈镰状弯曲,长3-13厘米,宽1-3(-4.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羽状半裂至深裂,基部1(-2)对常较阔,长椭圆披针形,其下侧常稍阔,其余的披针形,两侧对称;侧生分离羽片的裂片5-18对,以约40°-45°的夹角向上斜展,略向上偏斜的长方形或矩圆形,或为镰状披针形,先端近平截或钝圆至急尖,边缘有疏锯齿或波状,罕见浅羽裂;裂片上羽状脉的小脉8对以下,极斜向上,二叉或单一,上面常不明显,下面略可见。叶草质,叶轴疏生浅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及节状柔毛,羽片上面仅沿中肋有短节毛,下面沿中肋及裂片主脉疏生节状柔毛。孢子囊群短线形,通直,大多单生于小脉中部上侧,在基部上出1脉有时双生于上下两侧;囊群盖浅褐色,膜质,背面无毛,边缘撕裂状,在囊群成熟前内弯。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染色体数目n=120(6x)。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60-1500m的平原、山谷溪边或林下湿地。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1、《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消肿,治肿毒。”

2、《福建药物志》:“鲜根茎治目赤肿痛;全草治乳痈,肿毒初起。”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