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通天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通天草,中药名。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Vita Rumph.的地上部分。植物荸荠,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见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降逆之功效。主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贮藏贮于干燥容器内,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

入药部位植物荸荠的地上部分。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入脾、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降逆。

主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相关配伍1、治尿道炎,荸荠茎叶30g,土茯苓15g,木通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全身浮肿,小便不利,通天草(地上全草)30g(鲜品60~90g),鲜芦根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呃逆,通天草15g,代赭石3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一、采集加工:7~8月间,将茎割下,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二、炮制原理: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润软,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鉴别一、药材性状:茎呈扁柱形,长60~90㎝,直径4~7㎜,顶端有穗状花序,茎上部淡黄色,不易拉断,下部淡绿色,易拉断。表面皱缩有纵纹,具光泽,节处稍膨大,质轻而松软,折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状间隔,放大镜下观察呈蜂窝状。气微,味淡。

二、饮片性状:茎呈压扁段状,其他与药材性状一样。

形态特性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在匍匐根状茎的顶端生块茎,俗叫荸荠。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秆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小穗顶生,圆柱状,长1.5~4厘米,直径6~7毫米,很淡绿色,顶端钝或近急尖,有多数花,在小穗基部有两片鳞片中空无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余鳞片全有花,松散地复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4)毫米,背部灰绿色,近革质,边缘为微黄色干膜质,全面有淡棕色细点,具一条中脉;下位刚毛7条;较小坚果长一倍半,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顶端不缢缩,长约2.4毫米,竟1.8毫米,成熟时棕色,光滑,稍黄微绿色,表面细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从宽的基部急骤变狭变扁而呈三角形,不为海绵质,基部具领状的环,环宽与小坚果质地相同,宽约为小坚果的1/2。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生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相关论述1、《本草药性大全》:“叶采捣烂,蛇咬可敷。”

2、《药性切要》:“梗,利小便。”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