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桃,中药名。为猕猴桃科植物紫果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 var. purpurea (Rehd.) C. F. Liang的根或果实。分布于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补虚益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吐血,月经不调。
入药部位根或果实。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湿,补虚益损。
主治用于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吐血,月经不调。
相关配伍1、治风湿关节痛:小羊桃根30g。煨水服;另用60g煨水熏洗患处。
2、治慢性肝炎:小羊桃根、酸汤杆根各15g。煨水服。
3、治吐血:小羊桃根、皮或果实30g。捣绒加酒少许,冲水,澄清后去渣取水服。
4、治月家病:小羊桃根30g。加高粱秆炖肉吃。(1-4方出自《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大型落叶藤本;小枝基本无毛或幼嫩时星散地薄被柔软绒毛或茸毛,长7-15厘米,隔年枝灰褐色,直径4毫米左右,洁净无毛或部分表皮呈污灰色皮屑状,皮孔长圆形至短条形,不显著至很不显著;髓白色至淡褐色,片层状。叶膜质或纸质,卵形、长圆形、阔卵形至近圆形,长6-12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急短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等侧或稍不等侧,边缘具繁密的锐锯齿,腹面深绿色,无毛,背面绿色,侧脉腋上有髯毛或连中脉和侧脉下段的两侧沿生少量卷曲柔毛,个别较普遍地被卷曲柔毛,横脉和网状小脉细,不发达,可见或不可见,侧脉稀疏,6-7对,分叉或不分叉;叶柄长3-6(-10)厘米,无毛或略被微弱的卷曲柔毛。花序腋生或腋外生,为1-2回分枝,1-7花,或厚或薄地被淡褐色短绒毛,花序柄长7-10毫米,花柄8-14毫米,苞片线形,长1-4毫米。花绿白色或黄绿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萼片4-6枚;卵圆形至长圆形,长3.5-5毫米,边缘较薄,有不甚显著的缘毛,两面薄被粉末状短茸毛,或外面毛较少或近无毛;花瓣4-6片,楔状倒卵形或瓢状倒阔卵形,长7-9毫米,1花4瓣的其中有1片二裂至半;花丝丝状,长1.5-3毫米,花药黑色或暗紫色,长圆形箭头状,长1.5-2毫米;子房瓶状,长6-7毫米,洁净无毛,花柱长3.5-4毫米。果圆球形至柱状长圆形,长2-3厘米,有喙或喙不显著,无毛,无斑点,不具宿存萼片,成熟时绿黄色或紫红色。种子纵径约2.5毫米。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700-3600m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浆果柱状卵圆形,长2-3.5cm。表面皱缩,紫红色,先端有喙,萼片早落。气微,味酸、涩。
相关论述《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补虚益损。”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