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胸胁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胸胁痛是指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跌打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脉络失养或闭阻而引起的以胸胁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肝胆,病性有虚有实。俗称:“岔气”。临床上可见于肋间神经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

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如若情志抑郁、恼怒或情志不舒时可导致肝气郁滞,肝失调达,肝经络脉气机不利,从而发为胸胁胀痛不舒,走窜不定等症状。

2.瘀血阻络:当感受外邪或跌打损伤,导致瘀血内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气不利,不通而痛,经脉循行之处便可出现疼痛。

3.湿热内蕴:湿热蕴结于肝,肝络失和,疏泄失常,则会导致胸胁疼痛,牵引后背疼痛,伴见口干口苦等症。

4.阴血不足:肝脏体阴而用阳,若气机郁滞久而化火,灼伤阴液,导致肝经失养;或精血亏虚,血虚不能濡养脉络,可导致胸肋隐痛。

临床表现根据不同证型和证候,临床可基本见到4种表现:

1.肝郁气滞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则可见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3.湿热内蕴表现有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4.阴血不足常见胸胁隐痛,伴口干渴、胸中烦热,或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1.肝郁气滞

证候: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主方: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2.瘀血阻络

证候: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原活血汤加减。

3.湿热内蕴

证候: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4.阴血不足

证候:胸胁隐痛,伴口干渴、胸中烦热,或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则:养阴补血柔肝。主方:一贯煎加减。

(二)针灸治疗

以导气通滞为法,取穴日月、期门、支沟、阳陵泉、丘墟、行间、大墩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