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乌毛蕨贯众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乌毛蕨贯众,中药名。为乌毛蕨科乌毛蕨属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的根茎。植物乌毛蕨,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腮腺炎,痈肿,跌打损伤,鼻衄,吐血,血崩,带下,肠道寄生虫。

别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锯草、铁蕨、黑蕨猫《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铁蕨黑蕨猫《广西中草药》,黑狗脊、龙船蕨(南药《中草药学》),大凤尾草《中药大辞典》。

入药部位根茎。

性味味苦,性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

主治感冒,头痛,腮腺炎,痈肿,跌打损伤,鼻衄,吐血,血崩,带下,肠道寄生虫。

相关配伍1、治流感,乙脑,乌毛蕨12g,板蓝根15g,大青叶12g。水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腮腺炎,乌毛蕨15g,海金沙藤15g,大青叶12g。水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无名肿毒,红热辣痛,乌毛蕨、小金衣草、救必应各60g。水煎温服。药渣捣烂加盐少许外敷患处。(《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4、治鼻衄,乌毛蕨根茎烧灰存性,研末,用消毒棉花蘸药末塞鼻内。(《福建药物志》)

5、治白带,乌毛蕨根茎切片,醋浸透,慢火烤干,研未,每次6g,米汤送服,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6、治漆过敏,乌毛蕨根茎研末,水粉、芝麻油适量,调匀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蛔虫病,钩虫病,乌毛蕨15g,使君子9g。水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

2、缩短凝血时间作用。

炮制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挖根茎,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圆柱形或棱柱形,上端稍大,长10-20cm,直径5-6cm;棕褐色或黑褐色。根茎直立,粗壮,密被有空洞的叶柄残基及须根和鳞片。叶柄残基扁圆柱形,表面被黑褐色伏生的鳞片,脱落处呈小突起,粗糙;质坚硬,横断面多呈空洞状,皮部薄,有10余个点状维管束,环列,内面2个稍大。叶柄基部较粗,外侧有一瘤状突起,簇生10余条须根。气微弱而特异,味微涩。

形态特征植物乌毛蕨,别名东方乌毛蕨《野生植物图说》。植株高1-2m。根茎直立,粗壮,木质,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暗褐色光亮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向上无鳞片;叶片革质,长阔披针形,长50-120cm,宽25-40m,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下部数对缩短,最下部的突然缩小成耳片,中部羽片长15-25(-40)cm,宽1-2cm,线状披针形,基部圆或楔形,无柄,全缘;侧脉细而密,通常分叉,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脉两侧着生;囊群盖同形,开向中脉。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13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或溪沟边。

相关论述1、《台湾药用植物志》:“嫩芽治头痛,腹痛,肿疡,外伤。”

2、《广西民族药简编》:“治感胃,驱蛔虫,预防流感、流脑。”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彭亮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