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蕨,中药名。为姬蕨科碗蕨属植物碗蕨Dennstaedtia scabra (Wall.) Moore的全草。植物碗蕨,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台湾、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清热解表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入膀胱经。
功效祛风,清热解表。
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相关配伍治感冒头痛,碗蕨15g,板蓝根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根状茎圆柱形,粗长,表面红棕色,密被棕色的节状毛,其下着生众多灰黑色的须根。叶柄长20-35㎝,红棕色,稍有光泽;叶片长20-35㎝,宽15-20㎝,三至四回羽状深裂;三角状披针形或矩圆形,纸质,棕绿色,叶两面、羽轴及叶脉均具褐色的节状长毛;末回裂片短,钝尖,全缘,每裂片有小脉1条,先端膨大成水囊,不达叶边;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碗形,灰绿色,略有毛。质脆,气微,味淡。
形态特征陆生蕨类,植株高70-120㎝。根茎粗壮,密生褐节状长毛。叶远生;叶柄长20-35㎝,棕色,腹面扁平有纵沟,具褐色节状毛;叶片纸质,两面脉上密生白色节状毛,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三至四回羽状分裂;羽片15-20对,互生,有柄,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羽片较大,长10-32㎝,宽3-10㎝;二回羽片12-18对,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下部的较大,长2.5-10㎝,宽1-3㎝;三回羽片斜卵形,长5-25㎜,宽3-10㎜,边缘有少数尖齿,有时具侧裂片4-6对;叶脉羽状,每裂片有小脉1条,先端膨大成水囊。孢子囊群生于裂片边缘小脉先端;囊群盖碗形,黄绿色,边缘有齿。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800-2400米的林下、溪边。
相关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性凉。有清热发表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痛。”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彭亮 - 讲师 -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