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微型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腹毛虫、寡毛类、甲壳类、水螨、水熊等。
基本信息水生微型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动物,这些微小生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腹毛虫、寡毛类、甲壳类、水螨、水熊等。它们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彼此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特定的群落。
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的微型动物对处理效果有指示作用;如纤毛虫和轮虫数量占优势,表明处理效果较好,鞭毛虫和根足虫大量出现,则指示处理效果下降。由于微型动物取材方便,反应敏感,往往被用作监测污染的指示生物,可利用其群落结构的变化来评价水体质量。1
种类介绍据研究,中国的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纤毛虫种类有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八钟虫(Vorticella octara)、领钟虫(Vorticella acquilata)、瓶累枝虫(Epistуlisurceolata)、褶累枝虫(Epistуlis plicatilis)、节累枝虫(Epistуlis articulata)、 集盖虫(Opercularia coarctata)、微盘盖虫(Opercularia microdiscum)、彩盖虫(Opercularia phrуganeae)、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уpinum)、有肋楯纤虫 (Aspidisca costata)、盘状游仆虫(Euplotes patella)、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уllum pusillum);肉足虫类有蛞蝓变形虫(Amoebalimax)、点滴简变虫(Vahlkampfia guttula)、小螺足虫(Cochliopodium minutum); 鞭毛虫有尾波豆虫(Bodo caudatus)、梨波豆虫(Bodo edax)、粗袋鞭虫 (Peranema trichophorum);轮虫有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红眼旋轮虫(Philodina erуthrophthalma)。
生活习性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阶段,微型动物出现的种类,表现出有规律的顺序性。最初出现小的鞭毛虫和根足虫,然后出现吃细菌的纤毛虫。细菌大量繁殖并开始形成絮状物后,占优势的是自由生活的纤毛虫,并出现爬行的下毛目(Hypotrichida)种类。随着生物处理逐渐显出效果,又出现有柄的纤毛虫种类。纤毛虫出现的顺序大体是全毛目(Holotricha)→异毛目(Heterotrichida)→下毛目→缘毛目(Peritricha)。在有柄纤毛虫出现前,轮虫也开始出现。在废水处理的运转过程中,如果鞭毛虫和根足虫大量出现,多半表示处理效果下降。
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生物监测是系统的利用生物反应来评价环境的变化。
监测原理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t就会发生变化,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应用微型生物对水体进行污染监测是生物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把一部分物质用于合成细胞原生质,一部分变为代谢产物,并放出能t,以供给微生物的原生质合成与生命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微生物自身生长的需要,又使污染物降解,从而使污染的水体得到了净化,这就是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据上述原理,微型生物应用于水质监测有效、科学,且具有化学监测不可替代的作用。2
对水质变化的生态效应(l)某些指标种(对某种污染有耐性或敏感的种类)的出现或消失。
(2)个别种群的变化。
(3)微型生物群落中种类或类群的增减及改变。
(4)自养一异养粗度的变化。
(5)生产力高低程度的变化等。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作用(l)微型生物能分泌粘液等有利于细菌凝聚的物质,并且徽型生物本身在沉降过程中挟带着细菌下沉,因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
(2)微型动物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带动细菌一起运动,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接触,提高了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改善了水质。
(3)微型动物本身能代谢可溶性有机物。
(4)微型动物对毒物比细菌敏感,可用以确定污水中毒物的毒阈值微型生物在研究生态和环境质量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微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因子的变化,因而具有污水处理效果的指示作用。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