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岩藿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岩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岩藿香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Levl.的全草。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具有祛暑清热,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暑湿,风热咳嗽,风湿痹痛,痱子,跌打损伤,蜂螫伤。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苦,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效祛暑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感冒暑湿,风热咳嗽,风湿痹痛,痱子,跌打损伤,蜂螫伤。

相关配伍1、治感冒暑湿表证:岩藿香、厚朴、香薷、扁豆各9g,大豆黄卷12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风热咳嗽:犁头草、折耳根各15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行,密生须根,在节上生匍枝。茎上升,高30-70厘米,锐四棱形,略具四槽,被上曲微柔毛,但沿棱上较密集,下部1/3处常无叶,常带紫色。茎叶具柄,柄长3-10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叶片草质,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长1.5-3(4.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近截形至心形,边缘每侧具3-4个大牙齿,上面绿色,疏被微柔毛,但在边缘处较密,下面淡绿或带紫色,沿中脉及侧脉被微柔毛,余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多少显著。总状花序于茎中部以上叶腋内腋生,长(1)2-9厘米,下部的最长,向上渐短,花序下部具不育叶,其叶腋内复有极短枝;花梗长2-3毫米,与序轴被上曲微柔毛,间或被具腺短柔毛;苞片均叶状,细小,长过花梗,具柄,中部者全缘;小苞片成对生于花梗下部1/3处,线形,细小,长约0.5毫米。花萼开花时长约2.5毫米,被微柔毛,散布腺点,或被具腺短柔毛,盾片高1.5毫米,果时花萼长4毫米,盾片高3毫米。花冠紫色,长达2.5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基部膝曲,微囊状增大,宽1.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4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近全缘,宽达4毫米,2侧裂片卵圆形,宽3毫米,先端微缺。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内藏,其全药,药室裂口均具髯毛;花丝扁平,前对内侧后对两侧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稍隆起,后方延伸成长0.5毫米的子房柄。子房4裂,后对裂片较发达。小坚果黑色,卵球形,径0.5毫米,具瘤突,腹面基部具果脐。花期6-7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830-1500(-2300)m的山坡湿地上。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状鉴别全草长可达70cm,茎四棱形;叶片皱缩,展开后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长1.5-3cm;总状花序,花冠紫色,二唇形;花柱先端锐尖;小坚果黑色,卵球形,具瘤。

相关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清热凉血,治跌打,止热咳。”

2、《贵州草药》:“化瘀消肿。”

3、《万县中草药》:“解表清暑,解毒消肿。治夏天感冒暑湿,蜂螫伤,痱子。”

4、《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治风湿性关节炎。”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晋丽 - 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