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依据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生态农业建设区划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以便对一定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试验区内农村经济的近期、中期与长期的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与实施对策。
简介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 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 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已发展到以县(市)为单位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的阶段,有不少以地(市)为单位进行总体规划与建设的典型。目前,生态农业的基地规划建设正从两个层次上加以深化。一个是微观层次,是各种农业生态工程的配套、完善深化建设;另一个层次,就是以生态县为单位,少数地方向生态农业地市发展。二者的结合,将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原则规划必须把“长远利益”与“近期设想”统一起来,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因此,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制定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用系统、整体观念,进行全面规划,做好总体布局。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2、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对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还要积极的保护,对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这样,方不致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因地制宜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配套技术,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可能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农民群众关心、见效快的项目。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制定规划,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和模式。
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 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利用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等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得益、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等。
5、扩大绿色植被 绿色植物是转化太阳能,实现第一性生产的重要机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将一切土地和部分水面绿化起来。
6、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横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7、实现“三大效益” 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必须达到生态上适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点1、区域规划与项目规划相结合
从系统边界看属于区域规划,从投资项目角度看属于项目规划。既有区域规划整体、宏观的特点,又具有项目规划的局部、详细的特征。
2、规划与计划相结合
按时间划分,属长期规划,因此要用整体、综合的特点来探讨农业的地域差异、区位优势以及建设重点,对策措施等。但从项目建设进度安排上看,又是一项具体的投资管理计划。
3、规划与定点布局相结合
采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方式进行,这需要从整体上来规划设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又要按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定位布局以便于规划方案分布实施。
4、软科学与硬科学相结合
一般规划内容要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同时还需因地制宜选择成熟、实用的技术设计模式。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地域优势,选择恰当的生态工程项目,采取适应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2
基本内容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建设生态农业区域的目的和意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重点和发展战略,自然和经济现状介绍,规划的主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领导组织。
农业建设综合评价农业建设综合评价包括发展和建设优势、劣势,发展和建设潜力,生态农业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约束条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综合评价结论。
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包括近、远期建设目标,各生态农业分区的发展目标及各子系统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办法和配套工程。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设计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包括设计的图、表、模型。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模式设计常采用时空结构型、食物链结构型、时空一食物链结构型三大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农业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生产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f司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例如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例如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可行性论证它是科学决策的必须步骤。会议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的详尽、完整,邀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多学科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等,旨在使规划更致完善而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集中专家智慧加以修订与补充,并报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准,防止形式主义、空谈泛论、走过场。规划一旦通过论证,就必须照此办理,严肃实施。
目标与要求目标生态农业规划的第一目标是持续发展,第二目标是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的发达昌盛,系统关系的和谐稳定。换言之其综合目标就是要求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完整、实用的综合规划并加以实施,才能使我国农业逐步走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传统农业、常规农业纳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有力地推动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因此,规划的有效实施要依据这个目标进行。即人El数量达到更合适规模,人们对农副产品,劳动就业环境等多方面能充分满足、资金积累达到最大,价值达到较佳状态,自然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利用和保护。只有各方面和谐发展了,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
要求实现生态农业规划目标,必须遵循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制定生态农业规划。因为我国的生态农业遵循发达国家在提出生态农业时所坚持的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和生态原理,摒弃了西方生态农业主张不用农药、化肥、机械等外部投入的非集约化农业技术路线的那种回归自然的倒退做法tl坚持增加科技含量,合理投入,实施集约农业产业工程化的技术路线。同时要求农业生产者通过各种技术对该生态系统进行直接调控,而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调配人力、物力、资金等社会资源进行宏观调控。2
工作程序成立规划组织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到多行业、多学科,需要多部门配合协作,因此在编制规划工作中,必须成立规划小组,加强领导。一般由当地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负责,由农、林、牧,;水、区划,环保、乡镇企业等部门,选配有一理论水平和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规划小组,拟定规划工作计划,分工合作负责规划的全部编制工作。
基础调查与评价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各种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农业生产基础、产量产值、投入情况、文教科技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情况;已有的生态农业状况。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社会需求预测这包括本地区的各项社会发展需求和向国家提供的各种需求预测,如满足本地区人民生活所需粮食产量和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数量,满足本地区基本自给的能量投入等.
研究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准则.本着扬长避短,发挥当地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确定在规划期内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以及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村镇建设、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目标。然后根据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再确定各项结构,以利落实规划任务。各项结构包括生产结构、生态结构、能源结构、劳力结、构技术结构、村镇结构等。在确定各项结构的基础上,拟定规划期内各项具体指标。最后按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原则,确定当地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
搞好规划的综合平衡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农业,其规划内容既涉及到内部多种因素,又关系到外部诸多条件。因此,在规划中,必须慎重权衡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对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需要与可能等进行全面研究,统筹安排,使各项规戈lI建立在积而又可靠的基础上。规划的综合平衡主要包括:各业发展艺间的平衡,生产资料供需之间的平衡,生产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平衡,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平衡,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平衡等。
确定规划方案并实施写出规划初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写出规划草案,请有关专家论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规划进行补充修改,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然后制订年度计划,组织实施。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俊文 - 博士 -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