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新生儿由不同病因使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是新生儿危重临床综合征之一,主要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实验室检查:①少尿或无尿持续24小时以上;②BUN>14.28mmol/L;③血清肌酐>88.4μmol/L。高危新生儿应注意出入液量,动态观察肾功能。警惕多尿性肾衰。BUN、Cr指标相对滞后,有条件可选用新敏感指标。治疗去除病因,改善肾灌注,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休克、低体温及防治感染。

病因新生儿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的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按肾损伤性质及部位不同,可将病因分成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

1.肾前性

新生儿期凡能使心搏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的临床因素,均可能引起肾血流灌注低下,导致肾前性ARF。

新生儿肾血流灌注不足,最常发生在生后48小时以内的多种病理状态,如窒息缺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低血压、严重脱水、大量出血、败血症、低体温等。正压通气压力过高可影响血液回流,使心搏出量减少,应用大剂量血管扩张药致血压降低,或大剂量血管收缩药(如去甲基肾上腺素)可致肾血管痉挛,发生肾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现肾前性ARF。

2.肾性

由肾实质损害引起,又称为真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因如下:

(1)肾缺氧 窒息缺氧严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可致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主要见于围生期缺氧。此外新生儿冻伤及严重感染等也是新生儿肾实质损伤的重要病因,主要见于伴有低体温硬肿面积>50%、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患儿。

(2)肾缺血 大量失血肾动脉(或肾小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狭窄,肾皮质或髓质坏死,肾梗死肾静脉栓塞(严重脱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循环不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等肾血管病变,均可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供血不足。

(3)肾中毒 包括致肾毒性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二性霉素等;易致肾损害药物如吲哚美辛、妥拉唑林等;各种致肾毒害产物如血红蛋白尿、肌球蛋白尿、过氧化物尿症、尿酸性肾病等。

(4)其他肾疾病 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如双肾不发育、肾囊性病变、先天梅毒病、弓形虫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及肾盂肾炎等。

3.肾后性

主要为尿路梗阻引起的ARF,见于各种先天泌尿道畸形,如后尿道瓣膜、尿道憩室、包皮闭锁、尿道狭窄、输尿管疝等。也见于肾外肿瘤压迫尿道或医源性手术插管损伤致尿道狭窄。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

(1)非特异性症状 拒食、呕吐、苍白、脉搏细弱。

(2)主要症状 少尿或无尿,补液过多时(出现水肿,体重增加)可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和惊厥。

(3)体征 水肿、腹水等。

2.临床分期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和病情经过分3期:少尿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少尿或无尿期 主要表现包括:

1)少尿或无尿:新生儿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