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以进行性头围增大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快速减退为特点。本病由天门冬氨酸酰化酶缺乏所致,又称卡纳万氏(Canavan)综合征、(范-贝)二氏(Van-Bogaert-Bertrand)综合征和神经系统海绵状退行性变性等。
病因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Pter。患儿是由于天门冬氨酸酰化酶缺乏导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在脑内堆积,引起脑白质海绵样变性,NAA进入脑脊液、血循环由尿排出,同时发生NAA酸血症及酸尿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
临床表现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根据其发病时间分为先天型、婴儿型及少年型。其中婴儿型多见,好发于犹太婴儿,常于出生后6个月出现发育迟滞、巨颅、肌张力低下,常有视神经萎缩、失明,以后肌张力增强,可有阵发角弓反张、抽搐、去大脑强直,多在4~5岁内死亡。也有报道在生后2~4个月发病者。有些重症在出生时即有肌弛缓、吸吮和吞咽困难,于数周内死亡,称为先天型。少年型多在5岁左右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运动智力障碍,视力减退,可伴有抽搐。部分病例可无智力障碍及巨颅表现。
检查1.脑CT或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脑MRI显示病变始于皮质下弓形纤维,以后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的深部白质,呈弥漫性长T2信号,然后累及基底节,也可波及小脑、脑干及脊髓。脑CT可见脑水肿等异常改变。
2.特异性检查
(1)上皮成纤维细胞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查天门冬氨酸酰化酶活性;
(2)产前诊断查羊水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
2.脑电图
无特异脑波改变。
3.眼底检查
部分患者可见视网膜萎缩,色素性视网膜变性。
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发育迟缓,头围增长过大,初期肌张力降低以后增高,去皮质强直,视神经萎缩,惊厥发作,头颅MRI有特异性的弥漫性改变,上皮成纤维细胞培养查天门冬氨酸酰化酶活性降低,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等诊断。
治疗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用苯巴比妥控制惊厥,控制高热,有脱水者静脉补液等。
预后本病预后不良,先天型和婴儿型大部分会在早期夭折,少年型会随年龄增长病情逐渐进展。
预防若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史,建议行产前诊断,查羊水N-乙酰天门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