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是利用静电原理和光导电性质组配而获得的复印方式之总称。常以电子照相法(zerography),氯化锌电子照相(electrofax)等名称闻名。一般的照相称为银盐照相,而电子照相和重氮照相则称为非银盐照相。
简介电子照相(eIectrophotography)利用静电现象及光电效应进行画面记录的手段。电子照相具有高分辨率、可靠、快速、能使用普通纸等特点,其感度仅次于银盐照相。因此,常应用于普通复印机、激光打印机、薄膜(照相)软片的制作及胶版印刷板的制作等方面。目前,电子照相以Carlson法及电子摄影两种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照相印刷技术电子照相是一种非常成熟和通用的印刷技术,它首次出现在1960年,当时应用在办公复印机中,其印刷过程与平版印刷术非常相似。印刷板是一个圆筒或皮带,其上覆盖了一层光电导体(Photo Conductor,PC),在这层光电导体上就可以形成印刷图像,印刷图像是由充电的区域和未充电的区域构成的。无论是充电的区域还是未充电的区域都会根据采用的技术来进行上色,即调色过程。图像可以直接通过接触方式或间接通过硅树脂转印辊或皮带(类似于平版印刷技术中的胶印定影辊)的方式来印刷到纸面上。早期的复印机是利用几何光学的原理来将待印材料的图像复制到光电导体上的;如果将几何光学原理替换成扫描激光束或者LED线性阵列(可以进行电子调节),就构成了今天的激光打印机。到目前为止,印刷技术已经从桌面的办公打印机技术(4~10ppm)发展到了高速的商业打印机技术(超过100ppm);尽管商业打印机可以实现尺寸的印刷性能,但它在彩色和黑白印刷中的最大印刷宽度只达到8.5~17in。
电子照相印刷包含了一系列连续的相互协同过程,如果要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必须对这些过程进行统一优化。电子照相过程如下图所示。1
电子照相油墨虽然一些电子照相印刷系统也使用液体油墨,大多数激光打印系统都使用干粉状的物质,通常称为墨粉作为着色剂。墨粉是由颜料和热塑性黏结剂材料(如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所组成的。电子照相的着色剂还需要载体颗粒,称为铁粉芯,通过摩擦生电的力量来运送着色剂。这些铁粉芯由比5~20μm的墨粉颗粒直径大5~10倍的氧化铁颗粒组成,当墨粉颗粒利用电位差被转移到感光鼓或感光带的光导表面之后返回油墨仓中。墨粉颗粒在150℃和一定的压力下固定在承印物上,这时其中的热塑性物质熔化,随后通过自然冷却连同颜料一起固化。2
电子照相的应用复印机目前电子照相最大的应用领域要算复印机。现在有用硒的静电印刷法,利用氧化锌-树脂感光层的湿式及乾式复印机,用硫化镉的设备等,各式各样的产品都投入市场。电子复印机还用于制造胶版印刷的模板。其次为进行彩色复印,先将三色分解,再在同一厚板上显影三次或者是将三色分别显影后再三次重叠套印。对这些彩色复印又分为用感光性彩色墨粉方式和用光导电性微粒膜层彩色方式等,不论那种方式都有只曝光一次的特点。
电子计算机输出打印与其他方式相比,同时进行复制较困难,既需用特殊的纸,而且有不可缺少显影,定影的短处。然而,无噪音,速度快,可靠性高,所以逐渐普及起来。大致可分为扫描式与固定电极式两大类。但是,扫描式的装置要有文字的原稿,对它扫描而获得静电潜像,所以本质上与前述传真相同。固定电极式可分为电子记录式和静电记录式。前者系采用卡尔逊方式。具有文字板形的光源和光学透镜系统,或者是显像管,字码管之类的特殊阴极射线管和透镜系的组合,使其在硒感光面上成像。又有将光导纤维记录管与氧化锌感光纸组合在一起的汉文打印装置也公开发表了。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