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三叶鬼针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三叶鬼针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具有解毒消肿,清热镇痛,活血散瘀,调气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胃肠炎,中暑腹痛,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急性喉炎,淋证,白浊,痔疮,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伤,肩周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脾、大肠、肺经。

功效解毒消肿,清热镇痛,活血散瘀,调气消积。

主治用于胃肠炎,中暑腹痛,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急性喉炎,淋证,白浊,痔疮,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伤,肩周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相关配伍1、治湿热痢疾:三叶鬼针草、三颗针各30g,水煎服。

2、治湿热黄疸:三叶鬼针草、凤尾草、茅草根各20g,水煎服。

3、治小儿腹泻:三叶鬼针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服。

4、治呕吐:三叶鬼针草、苏叶各9g,水煎服。

5、治疔疮:三叶鬼针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1-5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3》)

用法用量用干品10-15克,水煎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鬼针草又名三叶鬼针草、虾钳草、蟹钳草、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一包针、引线包、豆渣草、豆渣菜、盲肠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生长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

药理作用抗真菌和抗酵母菌等作用。

相关论述《本草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12345678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扶德 - 教授 -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