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链是三种食物链的一中,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完整的食物链包括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从分解者到消费者)和寄生食物链(从消费者到分解者)。
简介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又称捕食性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
又称放牧食物链或草牧链。直接以活有机体为营养源,由绿色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在陆地上起始于绿色植物,在水体中起始于浮游植物,前者如青草→蚱蜢→田鼠→鹰,后者如绿藻→枝角类→花鲢等都是捕食食物链。1
例如在湖水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而在草原上,则以青草---野兔---狐狸---野狼的捕食方式进行。
特点其特点是:相邻的营养级间是捕食关系。
1、生物富集。如果捕食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不易分解也难以排出的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因此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称为生物富集。
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一个物种灭绝,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其物种数量的变化,因此食物链对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如果食物链有一环缺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2、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是一种食物路径,食物链以生物种群为单位,联系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着,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由于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20%,因而无法无限延伸,存在极限)。食物链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 因为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一点,所谓“一山容不了二虎”便是这个道理。
3、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间断,不出现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4、单方向。捕食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2
书写要领食物链的开始通常是绿色植物(生产者),从绿色植物开始至少要有三个营养级。书写食物链是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起始的那种生物(生产者)开始,而不是非生物的成分,如太阳。食物链中有多种生物,后者可以取食前者,如在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在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捕食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第三个或其他环节的生物一般都是肉食性动物。
不同生物之间要用向右的箭头表示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最后往往是相关叙述或者事实上的最高营养级,没有别的生物取食它。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书写出一条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
食物链分类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
例如池塘中的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鱼类的食物,鱼类又是人类和水鸟的食物。于是,池塘中的藻类、水蚤、鱼便与人或水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性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捕食性如:青草→野兔→蛇→鹰。
禾谷类植物→昆虫→青蛙→蛇。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绿藻。
碎食性(腐食食物链)。指以零碎食物为基础形成的食物链。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虾(蟹)→鱼→食鱼的鸟类。
寄生性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如哺乳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
相关简介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
海底食物链
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简言之,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food chain)。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