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三七,中药名。为蓼科植物丽江大黄Rheum likiangense Sam.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苦、涩,性寒。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活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相关配伍1、治外伤出血:用根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2、治跌打损伤,痢疾:每用三钱,水煎服或泡酒服。(《云南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妊娠妇女禁服。
《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夏秋采挖,去泥土、须根,晒干。
形态特征中型草本,高40-70(90)厘米,茎基部直径7-12毫米,密被白色硬毛,近节处尤密,果时常渐稀疏或近无毛。茎生叶2-4片,近革质,叶片宽阔,宽卵形、卵圆形或几近圆形,较少为卵形,长8-16厘米,宽8-14厘米,顶端钝圆或钝急尖,基部心形到浅心形,全缘,基出脉5-7条,粗壮,于叶下面强烈凸起,叶上面光滑无毛或仅在脉上具粗糙短毛,下面常暗紫色,密被白色粗毛;叶柄扁半圆柱状,粗壮,短于叶片,长2.5-8厘米,被短粗毛;茎生叶少,通常1-3片,一般只最下部的一片腋部不具花序枝,叶片较窄而小,卵形。圆锥花序,分枝1-2次,被白色粗毛,花数朵簇生,苞片窄长条形,长3-5毫米,干后近膜质;花被片白绿色,外轮3片略窄小,宽椭圆形,内轮3片较宽大,近圆形或极宽椭圆形,径2-2.2毫米;雄蕊9,与花被近等长;子房菱状圆形,花柱细,横展,柱头扁盘状,顶端有凸起;花梗细长,长2.5-3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之下。果实卵形或卵圆形,长8.5-9毫米,宽7-7.5毫米,翅宽约2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部,顶端略圆形,基部浅心形。种子卵形,宽约3毫米。花期7月前后,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500-44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生药呈类圆柱形,长4-11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粗糙,可见点状突起及须根痕,顶端具残留茎基及膜质鳞片状物。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颗粒状,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髓部明显。微具清香气,味微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淡黄色。
药理作用本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导泻;利胆作用;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2、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
3、抗肿瘤作用。
4、抗炎作用。
5、止血作用。
6、降脂作用。
7、利尿作用。
8、对尿素氮的降低作用。
9、毒性: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长期服用可导致肝硬变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相关论述《云南中草药》:“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尹海波 -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