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引入栽培种。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入药部位植物花的干燥柱头。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法用量1~3g,煎服或沸水泡服。
禁忌孕妇慎用。
炮制采集加工秋季花开时,摘下柱头,阴干即成。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生理特性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 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长4~5厘米;雄蕊直立,长2.5厘米,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长约4厘米,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
生长环境引入栽培种。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
药材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相关论述《本草纲目》:“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尹海波 -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