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附睾慢性炎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附睾慢性炎症即慢性附睾炎,是严重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末期表现,多由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而形成。部分患者亦可无急性过程,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超过6周或者为复发,此时可经常出现较急性附睾炎症状轻的表现。慢性附睾炎由于纤维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显微镜下瘢痕非常显著,常可看到附睾管闭塞,组织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病因一般认为慢性附睾炎的致病菌是通过输精管腔逆行进入附睾,亦有人认为是通过淋巴系统入侵。临床呈慢性过程,附睾增大,质偏硬或伴有结节,压痛轻。由于附睾的解剖特点,附睾受感染后易发生肿胀、组织机化甚至结节形成。

临床表现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患者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患者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通常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常感患侧阴囊隐痛,有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区或者放射至同侧大腿内侧,有时可合并继发性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呈结节状。有轻度压痛或者无压痛,同侧精索增粗,输精管直径增宽。

检查1.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是基本的检查

尿液分析可见脓尿或者无异常。如有尿道分泌物,尿路刺激症状或阴茎疼痛,可使用尿道拭子做细菌培养或衣原体检查。

2.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3.超声检查

可见增大的附睾,内部回声不均,伴或不伴睾丸鞘膜积液。

诊断除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取决于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1.附睾结核

一般发展较慢,附睾逐渐肿大,表现为附睾硬结、无明显疼痛。患者多有泌尿系结核病史,其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样改变。附睾结节则多位于尾部,质硬、不规则,压痛多不明显,有时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并形成流脓窦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抗酸杆菌。

2.精液囊肿

也表现为附睾有结节,但结节多位于附睾头部,表面光滑,质地硬,张力高,无压痛。超声可见附睾头部有囊性占位。

3.阴囊内丝虫病

表现为附睾结节伴阴囊疼痛。但患者有丝虫感染史,阴囊内结节常有数个,多在精索下端及附睾头部,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4.附睾肿瘤

附睾肿瘤少见,表现为附睾肿块,有时可出现阴囊胀痛。但肿块多位于附睾尾部,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质地坚硬。穿刺或者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并发症如慢性附睾炎为双侧,可能导致不育。

治疗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药物效果不一定理想。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附睾局部应用黄连素或新霉素等离子透入治疗。若有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行治疗。反复发作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附睾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进行治疗。对于反复发作者,影响生活或工作者可考虑做附睾及同侧输精管切除术。

预后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者除了疼痛和生育问题外,一般无其他严重后果。但急性发作时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