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严重阶段,也是儿科肾脏疾病中的危重表现。其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儿童CRF起病隐匿,如果缺乏对CRF的早期认识,易于漏诊或误诊。当疾病逐渐发展出现CRF典型临床症状、甚至终末期肾病(ESRD),则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故提高CRF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因小儿慢性肾衰的病因与成人并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性肾脏病。
2.围产期低血氧或某些引起肾缺血、栓塞等致慢性肾脏病的病因。
3.肾发育异常及不全。
4.梗阻性泌尿系统疾病。
5.膀胱输尿管反流伴反复泌尿系统感染。
6.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等肾小球疾病。
分期慢性肾衰竭(CRF)称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当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接近于正常10%~15%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损害是一慢性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肾功能水平分成以下几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略有下降,60~89ml·min-1·1.73m-2,血尿素氮、肌酐不升高,体内代谢平衡,无临床症状。
2.氮质血症期
GFR中度下降,30~59ml·min-1·1.73m-2,血肌酐178~442μmol/L时,血尿素氮水平升高>7.0mmol/L(20mg/dl),患儿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
3.肾衰竭期
GFR重度下降,15~29ml·min-1·1.73m-2,血肌酐445~707μmol/L,BUN(血尿素氮)水平17.9~21.4mmol/L(50~60mg/dl),患儿出现贫血、血磷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
GFRmin,血肌酐>707μmol/L,,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出现各系统症状、甚至昏迷。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DOQI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该分期方法,已为临床广泛认可和使用。
临床表现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不同的患者由于病情的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致。儿童慢性肾衰竭的早期表现一般为夜尿增多、多饮、食欲减退、乏力、生长发育落后、贫血等。一些患儿在出现感染情况下可出现恶心、严重呕吐,甚至出现流鼻血、抽筋、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尿毒症症状。
1.消化系统
是最早、最常见症状。
(1)厌食(食欲不振常较早出现)。
(2)恶心、呕吐、腹胀。
(3)舌、口腔溃疡。
(4)口腔有氨臭味。
(5)上消化道出血。
2.血液系统
(1)贫血是尿毒症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贫血程度与尿毒症(肾功能)程度相平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为主要原因。
(2)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等,与血小板破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等有关,可能是毒素引起的,透析可纠正。
(3)外周血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3.心血管系统
是肾衰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1)高血压大部分病患(80%以上)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可引起动脉硬化、左室肥大、心功能衰竭。
(2)心功能衰竭由水钠潴留、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病等所致。
(3)心包炎尿素症性或透析不充分所致,多为血性,一般为晚期的表现。
(4)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冠状动脉、脑动脉、全身周围动脉均可发生,主要是由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所致,血管病变进展迅速,血透者更甚。
4.神经、肌肉系统
(1)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2)晚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受累重。
(3)透析失衡综合征与透析相关,常发生在初次透析的病例。尿素氮降低过快,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引起颅内压增加和脑水肿所致,表现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出现惊厥。
5.肾性骨病
是指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活性维生素D缺乏等可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上述多种因素又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及混合性骨病。肾性骨病临床上可表现为:
(1)自发性骨折。
(2)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6.呼吸系统
(1)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
(2)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蝴蝶翼)、胸膜炎等。
7.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尿素霜沉积、尿毒症面容,透析不能改善。
8.内分泌功能失调
(1)肾脏本身内分泌功能紊乱 如1,25-(OH)2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过多。
(2)外周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病例均有继发性甲旁亢[血PTH(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胰岛素受体障碍、胰高血糖素升高等。约1/4病患有轻度甲状腺素水平降低。部分病例可有性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性腺成熟障碍或萎缩,可能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
9.严重感染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感染中毒症状常没有正常人明显。
检查1.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项目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酸、血脂、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检查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方法有: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放射性核素法等。我国Ccr正常值为:90±10ml/min,对不同人群来说,其Scr、Ccr值可能有显著差别,临床医师需正确判断。
2.影像学检查
一般只需做B型超声检查,以除外结石、肾结核、肾囊性疾病等。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做放射性核素肾图、静脉肾盂造影、肾脏CT和磁共振(MRI)等。肾图检查对急、慢性肾衰的鉴别诊断有帮助。如肾图结果表现为双肾血管段、分泌段、排泄功能均很差,提示为CRF;如肾图表现为双肾血管段较好,排泄功能很差,呈“梗阻型”(抛物线状),提示为急性肾衰竭。
鉴别诊断与急性肾衰竭的鉴别
|| ||
治疗**(一)饮食治疗**
两低、两高、两适量。
1.低蛋白:给予低蛋白饮食,按肾功能而定,一般0.6克/公斤/天;选用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优质蛋白质。
2.低磷:减轻高血磷症,动物内脏(如脑)含磷尤高。
3.高热量:足够热量是机体活动所必需,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一般35千卡/公斤/天。
4.必需氨基酸:低蛋白饮食同时给予必需氨基酸。
5.适量维生素:补充维生素B、D、E、叶酸等。
6.适量微量元素。
(二)药物治疗
CRF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①缓解CRF症状,减轻或消除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②延缓CRF病程的进展;③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1.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1)纠正代谢性中毒给予碳酸氢钠口服,中、重度患儿可静脉输注。对有明显心功能衰竭的患儿,要防止碳酸氢钠输入过多,输入速度宜慢。
(2)水钠紊乱的防治适当限制水钠摄入量,一般氯化钠的摄入量应不超过6~8g/d。有明显水肿、高血压者,钠摄入量一般为2~3g/d(氯化钠摄入量5~7g/d),个别严重病例可限制为1~2g/d(氯化钠2.5~5g)。也可根据需要应用襻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噻嗪类利尿剂及贮钾利尿剂不宜应用。对急性心功能衰竭严重肺水肿者,需及时给单纯超滤、持续性血液滤过(如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对慢性肾衰患儿轻、中度低钠血症,一般不必积极处理,而应分析其不同原因,只对真性缺钠者谨慎地进行补充钠盐。对严重缺钠的低钠血症者,也应有步骤地逐渐纠正低钠状态。
(3)高钾血症的防治肾衰竭患儿易发生高钾血症,尤其是血清钾水平>5.5mmol/L时,则应更严格地限制钾摄入。在限制钾摄入的同时,还应注意及时纠正酸中毒,并适当应用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增加尿钾排出。
对已有高钾血症的患儿,除限制钾摄入外,还应采取以下各项措施:①积极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血钾>6mmol/L)可静脉输注碳酸氢钠;②襻利尿剂;③葡萄糖-胰岛素溶液静脉输注入;④口服降钾树脂:以聚苯乙烯磺酸钙更为适用,因为离子交换过程中只释放离子钙,不释放出钠,不增加钠负荷;⑤对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且伴有少尿、利尿效果欠佳者,应及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2.高血压的治疗
对高血压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不仅是为了控制高血压的症状,而且是为了保护靶器官(心、肾、脑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拮抗剂、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均可应用,以ACEI、ARB、钙拮抗剂的应用较为广泛。
3.贫血的治疗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的应用
当血红蛋白(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