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杏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的种子。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润肺化痰,下气止咳之功效。常用于虚劳咳嗽,心腹满闷。
入药部位种子。
性 味苦巴旦杏仁:味苦,性平。甜巴旦杏仁:味甘,性平
归 经归肺经。
功 能润肺化痰,下气止咳。苦巴旦杏仁偏于化痰下气;甜巴旦杏仁偏于润肺化痰。
主 治虚劳咳嗽,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
禁 忌寒湿痰饮咳嗽,脾虚泄泻者禁服。
1
生理特性中型乔木或灌木,高(2)3-6(8)米;枝直立或平展,无刺,具多数短枝,幼时无毛,一年生枝浅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至灰黑色;冬芽卵形,棕褐色。一年生枝上的叶互生,短枝上的叶常靠近而簇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6(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幼嫩时微被疏柔毛,老时无毛,叶边具浅钝锯齿;叶柄长1-2(3)厘米,无毛,在叶片基部及叶柄上常具2-4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着生在短枝或一年生枝上;花梗长3-4毫米;萼筒圆筒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外面无毛;萼片宽长圆形至宽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具柔毛;花瓣长圆形,长1.5-2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渐狭成爪,白色至粉红色。雄蕊长短不齐;花柱长于雄蕊,子房密被绒毛状毛。果实斜卵形或长圆卵形,扁平,长3-4.3厘米,直径2-3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多数近截形,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长4-10毫米;果肉薄,成熟时开裂;核卵形、宽椭圆形或短长圆形,核壳硬,黄白色至褐色,长2.5-3(4)厘米,顶端尖,基部斜截形或圆截形,两侧不对称,背缝较直,具浅沟或无,腹缝较弯,具多少尖锐的龙骨状突起,沿腹缝线具不明显的浅沟或无沟,表面多少光滑,具蜂窝状孔穴;种仁味甜或苦。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我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有少量栽培,在新疆主要产于北纬36°-40°之间,尤以西南部分布较广。原产于亚洲西部。
生长环境生于低至中海拔的山区,常见于多石砾的干旱坡地。
2
采集加工7-8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晒干。
炮制方法拣净硬壳杂质,置沸水中微煮,捞出,浸入凉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药材性状药材有苦巴旦杏仁和甜巴旦杏仁。
苦巴旦杏仁:呈扁长卵形,长1.5-2.8cm,宽约1.3cm,厚7-8mm。种皮薄,棕色,种子顶端稍尖,底端较圆,侧面则一边较薄,而另一边厚圆,在圆边处的顶端处有线形种脐,合点及脊均明显,以水浸之去皮后可见白色子叶2枚。味苦。
甜巴旦杏仁:种仁较苦巴旦杏仁稍大,长2.2-3.5cm,宽约1.5cm,厚约8mm,种皮红棕色,顶端有线形脐点,底部有合点,由合点分出多数维管束,向尖端分布,形成暗色纹理;气微,味微甘。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广伟 - 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