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手指挛急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手指挛急为病症名,俗称鸡爪风。指手指拘急挛曲难以伸直的症状。多因寒凝、血虚、血燥、血不养筋所致,可用桂枝附子汤、四物汤、养血地黄丸、薏苡仁汤等方剂内服治疗,同时可配合针灸治疗。

解读手指挛急,俗称鸡爪风,是指手指挛曲难以伸直,而腕部以上活动自如者。

考《内经》中虽无手指挛急之语,但类似本症的论述颇多,如“瘛”(《素问·玉机真脏论》),“挛急”、“筋急”(《灵枢·经脉》),“拘急”、“拘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筋挛”(《灵枢·刺节真邪》)等;《诸病源候论》著有“五指筋挛不得屈伸候”专条,《证治准绳》有“挛”的证治专篇,历代著作,本症名称不一。

手指挛急是指手指的筋脉拘挛,若下肢筋脉挛急,不能屈伸者,则称为转筋、吊脚筋;若手足四肢筋脉均见挛曲难以屈伸者。则称抽筋、四肢拘挛。

中医应用一、常见证候

1、血不养筋手指挛急:手指挛急兼有麻木感,面色少华,眩晕,皮肤不泽,神疲乏力,唇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2、血燥筋伤手指挛急:手指挛急兼有灼热感,皮肤干燥,口唇皲裂,口渴欲饮,心烦,便秘,舌红津少,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数。

3、寒滞经脉手指挛急:手指挛急兼痠楚疼痛,畏寒肢冷。遇阴雨天加剧,舌黯红,苔薄白润。脉弦紧,或弦滑。

二、鉴别分析

血不养筋手指挛急与血燥筋伤手指挛急:两者均为阴血不足所致,但病因病机有别,症状与治疗各具特点。血不养筋多见失血之后或体质素亏,如吐血,便血,产后出血过多,生育多,营养不良等情况,由于营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则筋急而拘挛。血燥筋伤多在热病后期或气郁化燥时出现,因阴血亏耗。筋膜失荣,而气郁化燥易耗阴伤筋,两者均可使筋膜干,筋膜于则筋急而挛。前者为血虚致挛,后者为血燥致挛,两者病机有所不同。血不养筋呈缓慢进展过程,多是先麻木后挛急,伴有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等;血燥筋伤则先有灼热感后出现挛急,伴有皮毛干枯,肌肤瘙痒,口渴,心烦,便秘等。血不养筋宜养血舒筋,可用朱丹溪治挛急法,方选四物汤;血燥筋伤宜润燥养血柔筋,方选养血地黄丸,或滋燥养荣汤。

寒滞经脉手指挛急: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寒犯经脉,会引起形体拘急,关节挛急,屈伸不利等症,但寒有内寒、外寒之别。凡外寒所致的手指挛急,必有明显的外因,如手指较长时间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或在水中作业。其特点为手指挛急兼有肿痛,寒盛的以痛为主,湿盛的以肿为主,皮肤呈苍白或乌青色,每遇天寒加剧。内寒则常因气渐虚伤及肾阳,肾阳失却温通经脉的作用,使手指关节拘急疼痛。其特点为多在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症见手指挛急疼痛,夜间加剧,形寒肢冷,得温则减等。治外寒以散为主,即散寒湿、舒筋脉,寒盛痛重的选用薏苡仁汤;湿盛肿甚的选用蠲痹汤加白芥子、萆薢。治内寒以温为主,即温肾阳、舒筋脉,方选桂枝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手指挛急一症,还可因暴寒或情志异常而得。前者兼有手指剧痛;后者呈间歇性出现,常随精神状态的改善而缓解。暴寒而得者宜温经散寒、养血除风,方选乌头汤加减;情志异常而致者宜调达气机、养血柔筋,方选抑肝散治之。

本症虽见于手指,但多累及内脏,有的即是内脏疾病的外候。大凡寒伤筋脉的,可内入脾、肾、心,使阳气日衰;而营血不足或燥伤筋脉的,则多与心、肝、肾、肺的阴虚有密切关系。因此,手指挛急日久不瘥,标志着阴血耗竭,阳气匮乏,脏腑虚损,多为预后不良。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治疗,以促早愈。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明会 - 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中医师承制研究生导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