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尽管目前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找到了有效改善症状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疾病简介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主要涉及一些慢性症状,其中包括判断质量低下、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社会关系糟糕以及没有控制冲动的能力。关键在于这种障碍来源于长期存在的人格特征,让这类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交和工作1。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他们多疑并始终提防别人欺骗或作弄自己,结果会让旁人觉得很难与其相处,且他们通常不讲道理。这类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们怀疑别人的忠实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们身上很常见他们不轻易结交朋友,而且会避免卷人集体活动中。在他人眼中他们不爽快、狡猾而且过于自信以致成为缺点。他们时常处于防卫状态,别人的无心快语也被其认为是对他们的拒斥。每当有人出可能故意设计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证据。这类病人对拒绝比较敏感、易怒且好争辩。他们会无端地觉察到自己被贬低、受到威胁。曾描述了这类人所具有的“敏感性”是如何导致其产生强烈的羞辱感和猜疑观念的,以至于他们容易被误认为有被害妄想。这一类病人同时也充满了怨恨且心怀妒忌,他们不原凉无论是事实上还是感觉到的侮辱。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权利意识,并会为此陷人争论之中,并可坚持至其他人都放弃之时。偏执型人格者往往非常自负。他们相信自己具有超常的票赋,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即使成就微小,他们的这种非现实的观念也会持续存在,因其认定是他人阻碍了其潜能的充分展现。
诊断依据(DSM-IV)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共病率为9%,与强迫症的共病率为19%,不同研究对其他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伴发的百分率有所不同,其中与其共病的有回避型,分裂样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病人的特点是: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这正是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性表现,病人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2。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的8项研究。在这8项研究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即各种类型人格障碍的总和估计为6%~15%,城市人口的总患病率通常较农村人口更高,男性和女性的总患病率相当,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减低。据报告称,在有精神症状的病人中,人格障碍的总患病率较高。那些就诊于全科医生的病员中,其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5%一8%,与一般人群相似,在那些精神病高发病率的群体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升高30%。还有报告称,在精神科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中,人格障碍的总患病率高达50%。
形成原因早年生活经历与成年期诊断人格障碍的间隔时间很长,这给有关研究带来了困难。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建立的有关理论都是基于成年阶段的回顾性叙述或基于精神分析的解释。在下文探讨病因时也提出了这些理论,这是由于近来其颇具影响力,然而并无证据支持这些观点。尽管从科学角度来看精神分析理论有一些缺点,但大部分临床医生仍同意童年经历与人格障碍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一种公认的良好的操作方式是对童年经历进行评估,并用常识判断是否有任何童年经历可能导致了异常人格的形成。例如,反复遭到双亲强硬拒绝可以解释病人自尊的缺乏。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偏执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知之甚少。有研究者报告,偏执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裂症先证者的一般亲属中较普通人群中更为常见等,但其他研究者尚未证实此发现,Camcron提出了这一障碍的核心特征之一,即缺乏信任感,这是因其长期缺乏亲情和保护所致。但这一观念尚未被认识。
预后人格障碍被定义为终身的持久状态,故可预料其很少会有变化。目前几乎没有关于其结局的可靠依据。对个随访研究的综述显示,其中只有两个随访的时间达到了4年以上。这些研究在样本采集和评估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大多样本量相当小。
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有些社会也会选择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帮助来改善患者的症状3。
在大多数的人格障碍中,心理治疗包括顿悟疗法和行为疗法,每种都能进一步分为许多不同类型,对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和直接增进适应性的短程心理治疗进行了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均优于未加任何干预的状况,而这二者之间并无差异。尽管心理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然而疗效评定是基于对自伤的影响,而并非是直接对人格障碍的评定,且没有长期追踪随访。然而,强迫型人格障碍对心理治疗的反应并不能令人满意。缺乏技巧的治疗有可能导致病人过度的病态内省,使病人的状况恶化而并非好转。治疗应指向避免增加病人困扰的处境,并发展能更好应付应激处境的方式。病人常在合并抑郁性障碍期间寻求帮助,有必要认清并治疗这一共病状况。
药物治疗可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早期报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而其后的研究并没有证实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治疗的总目标尽管目前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找到了有效改善症状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所定治疗目标都应恰如其分,并应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具有依赖特质的人格障碍者,不宜频繁地安排访谈,否则他们将变得过分依赖。这些病人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制造矛盾,并利用矛盾转移医生对其自身问题的注意力。通常对人格障碍的干预至少需要一名以上的专业人员,并需密切合作以避免治疗方法上的不一致。许多人格障碍病人对工作人员的变动反应很差,这让他们重新体验到早年生活经历中痛苦的丧失、排斥和隔离的遭遇。治疗计划应包括尽量帮助病人避免带来困难的处境,使之更有机会开发人格中的优点。应帮助病人避免物质滥用或酗酒或卷人不满意的关系而进一步增加问题。还应鼓励他们发展业余兴趣、接受继续教育或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即使他们的症状没有获得改善,这些基本步骤也可以起到稳定症状的作用,直到病人生活中的一些偶然转机促使其改善。最终的改善通常来自一系列小小的进步,病人随之渐趋于令人满意的改变。在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常可能出现挫折,但可将其建设性地用于治疗中,因为正是在这些时候病人最有可能面对他们的问题。尽管治疗师渴望竭尽全力地帮助这些病人,但应认识到无论治疗师的技术如何娴熟,部分病人的病情都不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