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allergic contacted stomatitis)是指过敏体质的口腔局部通过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 由于口腔内唾液的稀释和缓冲作用以及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有利于扩散和吸收,外来物质不易与口腔黏膜角蛋白结合,故变态反应的发生较迟缓,接触物质后需经一定潜伏期,至少7-10天才在局部形成抗体,再次接触后一般经48-72小时才发生反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亦即Ⅳ型变态反应。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往往不是单一型变态反应,而是混合型,但以某一型为主。发病原因

如充填材料中的银汞合金、义齿修复材料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自凝塑料、抗生素软膏、磺胺软膏或其他药物可以成为变应原(超敏原),食物、糖果、牙膏、唇膏等亦可成为接触致敏物质,作用于机体后,可使T细胞致敏,并大量增殖。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变应原),致敏T细胞就分化增殖,并直接杀伤靶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为主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

临床表现1.不是每个接触者都发病,仅超敏体质者发病。

2.接触变应原后,经2-3天才出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形成红斑,重者除在接触部位外,也可向邻近部位扩展。

3.口腔科常见为修复材料引起的接触性口炎,与义齿基托接触部位的黏膜充血、发红、肿胀。患者有灼热刺痛感。重者可形成水疱、糜烂或溃疡。若及时除去变应因素,停戴义齿,病变可于1-2周内好转。

4.另一较常见情况为银汞合金或金属冠引起的变态反应。在相应部位的黏膜和牙龈上,黏膜发红,或有白色条纹状病变,患者有不适烧灼感或刺痛感,很少见糜烂或溃疡,称为苔藓样变。

5.口腔黏膜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止痛剂、含漱剂或唇膏等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在接触部位有瘙痒不适或烧灼痛,或出现肿胀发红,重者可糜烂出血。

疾病诊断可根据接触史、发作史和临床表现来诊断,此外尚可将可疑致敏物质固定于患者前臂屈侧皮肤上作斑贴试验,于48或72h观察反应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一定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抹、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出现的口腔黏膜及皮肤的变态反应。多为Ⅰ型变态反应。

治疗原则1.停止接触致敏物质,去除口腔内可能致敏的充填材料或修复材料,停用可疑药物或化妆品等。

2.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赛庚定、息斯敏等。儿童用药应参照药物说明书。

3.肾上腺皮质激素。视病情轻重,轻症者可给醋酸波尼松每日30mg,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病情一般在1-2周缓解。重症者可给氢化可的松100-200mg维生素C1-2g加入5%-10%的葡萄糖1000-20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用药3-5日病情改善后,适量醋酸波尼松口服代替。

4.预防感染,必要时慎重选用一种抗生素。

5.中医辩证施治,宜清热利湿,凉血疏风。

6.局部治疗:主要以消炎止痛、保持清洁、预防继发感染为主。0.1%依沙吖啶(利凡诺),0.05%氯己定(洗必泰)含漱剂,局部贴各种消炎药膜,敷中药溃疡散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