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周围脓肿(anorectal abscess)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男性多见,多数为20-30岁的青壮年。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脓肿自行破溃后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腺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发病原因
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因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绝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肛腺开口于肛窦,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因肛窦开口向上,腹泻、便秘时易发生肛窦炎,感染延及肛腺后首先易发生括约肌间感染,感染进一步扩散从而形成脓肿。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
① 内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疗法,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
② 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
③ 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
④ 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形成脓肿。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4、其它:**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可分为3个阶段:①肛腺感染阶段;②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阶段;③肛瘘形成阶段。
肛腺感染后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生成脓肿,然后沿联合纤维向各方面蔓延,发生各类脓肿。向下达肛周皮下形成肛周皮下脓肿;向内至肛管皮下组织内形成脓肿或破溃;向外穿过外括约肌至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有时继续向上穿过肛提肌形成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脓肿可围绕肛管及直肠的下部由一侧蔓延到另一侧形成马蹄形脓肿。
疾病分类**1、按感染病菌分类:**①非特异性肛周脓肿:由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②特异性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以结核性脓肿为主。
**2、按脓肿部位分类:**①肛提肌下脓肿(低位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低位马蹄形脓肿等;②肛提肌上脓肿(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高位马蹄形脓肿等。
**3、按脓肿的最后结局分类:**Eisenhammer(1978)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分成瘘管性脓肿及非瘘管性脓肿2大类。①非瘘管性脓肿:凡与肛窦、肛腺无关,最终不残留肛瘘者,均属非瘘管性脓肿;②瘘管性脓肿:即为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最后遗留肛瘘者。
临床表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有的症状是: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成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复发流脓,经久不愈,就成为肛瘘。由于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
**1、**肛周皮下脓肿主要是疼痛,最初为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重,脓肿在肛门前方可发生尿潴留,脓肿在肛门后方出现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轻,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有波动感。
**2、**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有周身不适、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见肛门一侧肿胀、发红、灼痛、跳痛、压痛、坐卧不安,活动和排便时痛加重,有排尿困难等。
**3、**骨盆直肠窝脓肿患者全身症状重,先寒战高热,周身疲倦,严重者可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轻,仅有直肠下坠感,酸痛或不适的表现,亦可发生排尿困难。
**4、**直肠后脓肿 全身症状与骨盆直肠窝脓肿相似,但局部症状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胀坠痛,向背部及两侧大腿放射,尾骨有压痛,患者不能端坐。
**5、**直肠粘膜下脓肿患者有周身不适,疲倦,发热。局部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有里急后重,下坠,便次多或便意感等。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上述细菌性感染不同,患者常是慢性发病,脓肿经数周、数月后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局部红肿也不明显,破溃后流出的脓液清稀、乳白色,脓口凹陷,周围皮肤发青或呈青白色,常有多个流脓的外口,经久不愈。全身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大肠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脓液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诊断鉴别根据肛周表现或全身感染症状结合直肠指诊,一般诊断不难。肛周皮肤进针穿刺抽出脓液可以确诊。必要时可做直肠超声检查协助诊断。MRI对肛周脓肿的诊断很有价值,可明确与括约肌的关系及有无多发脓肿,部分病人可观察到内口。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在诊断上应明确两点:①脓肿与括约肌的关系;②有无感染内口及内口至脓肿的通道。1
疾病治疗非手术治疗①抗生素治疗:可联合选用2-3种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②温水或中药坐浴;
③局部可应用理疗;
④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等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手术治疗**1、脓肿切开引流:**为治疗直肠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即应早期切开引流,而不应拘于有无波动感。手术方式因脓肿的部位不同而异。肛门周围脓肿在局麻下就可进行,取折刀位或侧卧位,在波动最明显的部位做放射状切口,剪去周围皮肤使切口呈椭圆形,无须填塞以保证引流通畅。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要在腰麻或骶麻下进行,在压痛明显处用粗针头先做穿刺,抽出脓液后,在该处做平行于肛缘的弧形切口,切口要够长,切口应距肛缘3-5cm,以免损伤括约肌。可用手指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纤维隔。留置乳胶管或油纱条引流,敷料包扎不宜太紧。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要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切口部位因感染来源不同而有差异:
(1)源于括约肌的感染,应在肛门镜下行相应部位直肠壁切开引流,若经坐骨直肠(肛管)间隙引流,日后易出现肛管括约肌外瘘;
(2)源于经括约肌肛瘘的感染,应经会阴引流,若经直肠壁切开引流,易导致难以治疗的肛管括约肌上瘘;
(3)其他部位的脓肿,若位置较低,在肛周皮肤上直接切开引流;若位置较高,则应在肛门镜下切开直肠壁或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2、脓肿切开并挂线手术:**在波动处切开脓肿,探查脓腔后,寻找内口,在内口与切开脓肿之间的括约肌上挂线,既可达到引流目的,又可预防医源性肛瘘的发生。23
术后护理**1、**肛周脓肿术后换药也是个关键,要注意避免桥形愈合,务必使伤口内肉芽从底部向外逐渐填满,以免形成瘘管。
**2、**卧床休息,并用抗生素,至全身症状消退后为止。
**3、**宜进低渣饮食,并服用液体石蜡或其他缓泻药,保持大便通畅。
**4、**引流条于术后2~3日开始逐步取出;如脓腔深而大,引流脓液又多时,放置时间可稍长。通常可于术后1周左右完全取出。拔除引流后,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中药洗剂或盐水坐浴,每日1~3次(包括大便后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