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 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发病原因
念珠菌属占主要致病菌的80%以上,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但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逐渐增多(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其他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途径通常是血行播散和上行感染。
易感因素深部真菌病的主要易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长期或多联使用广谱和高效抗生素;
2.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老年患者;
4.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白血病、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天疱疮、脑出血、糖尿病和AIDS等;
5.器官移植;
6.器官插管和导尿管等各种导管介入治疗;
7.放疗、化疗。1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病的基本临床表现1.精神状态改变,如昏睡、淡漠或谵语、一过性意识障碍;
2.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有的高达40℃,也有的因同时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体温不高;
3.呼吸道感染者表现为胶冻样痰,黏稠,可抽出长丝,晚期呼吸浅快、困难,肺部可有啰音,有的表现为哮喘样发作,肺曲菌病咯血常见,占50%~85%;
4.尿浑浊,呈“啤酒样”,多泡沫,存放后尿表面有膜状物;
5.腹泻、肛周白斑等。
深部真菌病的口腔临床表现口腔溃疡、白色假膜、黑毛舌,口臭、口腔疼痛,影响进食,恶心、食欲减退等。12
诊断鉴别辅助检查**1.X线检查:**真菌性肺炎两肺可见散在或棉团样密度增高边缘不清的阴影,病灶以两肺中、下叶居多,重症有融合现象。
**2.实验室检查:**目前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有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微生物学菌种鉴别、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真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和受累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寻找快速、敏感、特异性高和非侵袭性检测技术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疾病诊断因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该病的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需要综合考虑。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病情预后极为重要。
如在临床上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深部真菌病的可能:伴有各种诱发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存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临床症状;患者出现新的发热(原体温正常或已经下降)或持续性的发热伴血中白细胞上升;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高危患者痰液、尿液中发现真菌菌丝;高危患者采取同一标本,如血、尿、痰、分泌物或引流物等,经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或多次涂片查出大量真菌孢子或菌丝。13
疾病治疗1. 深部真菌病的治疗策略根据不同情况可分为预防性治疗、先发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性治疗。
(1)预防性治疗:即对尚未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给予抗真菌药,可减少侵袭性真菌感染并减少抗真菌药的全身应用,降低与真菌感染相关的病死率。用于预防性应用的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
(2)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患者经恰当抗菌药物治疗4~6 d 后仍持续发热,原因不明者可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经验性治疗可选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3)先发性治疗:对高危患者已有真菌感染迹象但尚无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
(4)目标性治疗:对已明确病原真菌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针对病原真菌抗真菌药治疗。
2. 根据我国相关专家针对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对于口咽部的念珠菌病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对轻症患者推荐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4-6ml,每日4次,浓度10万u/ml)或制霉菌素锭剂(1-2片,每日4次,20万u/片);
(2)中、重度感染者推荐首选氟康唑口服(每日100-200mg,3mg/kg)。备选方案为:对氟康唑难以控制者推荐伊曲康唑(每日200mg),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推荐使用伏立康唑(200mg,每日2次)或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mg/kg)。132
疾病预后深部真菌感染一旦发生,往往病情重、疗程长、费用高、预后较差。
疾病预防1.合理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2.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3.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